從淨出口量角度看,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出口量在整個亞洲範圍內是最大的。一旦美國經濟陷入危機,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出口量必定減少,這將給中國經濟帶來不小衝擊。對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台灣來說,因為其出口貿易佔整個經濟體比重太高,出口量下降將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嚴重下滑:2010年新加坡的出口貿易額與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78:1,香港為1.69:1,馬來西亞來為0.89:1。在2008與2009全球經濟衰退極為嚴重的兩年時間裡,台灣的出口量下降了整整24個百分點。
瑞士信貸經濟學家羅伯特.布萊爾-汪德斯福德說:「現在亞洲地區面臨的風險很多,而其中大部分風險都會對亞洲地區經濟不利」。布萊爾-汪德斯福德先生還認為,現在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因西方可能對其產品需求量降低而十分擔心。對亞洲地區來說,當今美國債務危機產生的影響與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時給亞洲貿易所帶來的巨大衝擊是極為相似的。
儘管亞洲很多經濟體都將受到美國經濟下滑的衝擊,但由於各國經濟體終究本質不同,所以其受到影響也會有大小之分。高盛集團經濟學家邁克爾.布坎南認為,台灣和韓國受到的衝擊會相對較小,因為它們是以生產高科技產品為主的:在高盛的研究報告中,當下很多美國企業仍保持強勁的利潤增長,這些企業將會繼續投資研發信息技術,這對台灣和韓國經濟增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而新加坡、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則與台灣和韓國情況截然不同,由於它們出口的大部分產品屬於低價的電子產品,一旦西方對其出口產品需求量下降,這些國家經濟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至於中國,雖然它對美國貿易出口量要比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以及台灣出口總量總和的兩倍還要多,但顯然中國所面臨的風險卻要小許多。其中部分原因是由於中國對美出口貿易額只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4.9%,即使美國對中國產品需求量下降10%,中國所受的衝擊仍然較小。布萊爾-汪德斯福德先生在「受美國和歐洲產品需求量下降影響最小的亞洲國家」評級中認為中國可以排行第三,僅僅落後於印度和印度尼西亞。
布坎南先生指出,現在亞洲國家所面臨的另一危機為高通脹問題,而大多數國家選擇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脹率繼續攀升。但如果未來全球因經濟衰退而大量降低亞洲產品需求量,這些亞洲國家經濟增長自然而然會所有衰退。換言之,它們將無需過分依賴提高利率或其它緊縮性貨幣政策來解決高通脹問題。布坎南先生說:「現在很多亞洲經濟體都在逐步校正其經濟發展步伐,我們認為中國將在本季度內適當對其經濟增長踩剎以控制高通脹和房地產泡沫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