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7月29日下午,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項目管理中心,就短道速滑隊內訌事件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圖為王濛(右)雙手纏繃帶與周洋一同參加會議。 為什麼境遇相似的兩人,結果會如此不同?
有媒體報道,在短道隊麗江打架事件遭曝光後,王濛曾訴苦說:「能不委屈嗎,我拿了4塊奧運金牌了,可以急流勇退,可是我回來了。我回來不是為了把自己名聲搞臭的,委屈歸委屈,可以壓在心裡,最終我們隊好了,拿了金牌,這些就不算什麼了! 」
每個人都有個性。但比起為自己的訴求而發聲的李娜,王濛的「個性」,明顯已經過了界,更像是恃寵而驕、恃金牌而驕。
原因:管理不善 修養不足
在問出「為什麼」之前,首先應當正視的一個事實是:「80後」、「90後」已經成為了中國運動員的主體。他們個性鮮明張揚、渴望被教練尊重、希望在場下擁有自己的生活。
在這樣一個新老交替的時期,碰撞和摩擦在所難免。近年來,運動員與教練員發生衝突的事件時有發生。6月份,年輕的國青男籃曾集體上「血書」兵諫籃協,要求撤換打罵隊員的教練范斌就是一例。作為在傳統「家長式」管理模式下成長起來的范斌,認為「打是親罵是愛」,隊員也應該無條件地聽從指揮。
放眼體育界,採取老式管理的隊伍也比比皆是。國字號足球隊每逢大賽集訓期間,隊員都要上交手機、電腦,切斷與外界的一切聯繫。以作風嚴謹著稱的乒乓球隊也曾頒布「戀愛禁止令」,不允許隊員談戀愛,理由是會影響成績,國手王皓、馬琳都曾被「棒打鴛鴦」。
隨著時代的進步,曾一度被視為雷區的「禁令」也在逐漸放鬆。教練與運動員之間注重溝通,強調人性化管理,這些都是擺在管理者桌面上的課題。但在「麗江衝突」後,曾發佈聲明稱要「好好整頓,好好教育運動員」的中國速滑隊,卻爆出了更令人震驚的鬥毆醜聞。究竟如何管理「個性冠軍」?這已經成為了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
如果說落後的管理模式是外因,那麼「個性冠軍」們的自我修養就是更重要的內因。運動員長期從事專業運動,很少有時間接受文化教育。當王濛揮拳打領隊、砸玻璃之時,她雖然仍是一名奧運冠軍,但在個人修養上,她卻已經走下了「領獎台」。
反觀同為「80後」明星運動員的姚明、劉翔,還有之前和王濛境遇相似的李娜,他們的成就絕不會在王濛之下,但健康的形象和良好的口碑卻遠非後者能及。要說不同之處,也許是頻繁征戰職業聯賽的經歷,磨練出了他們的責任感、危機感和職業習慣。至少,他們懂得榮譽來之不易,也更懂得如何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源自個性的自信和張揚,固然能帶來金燦燦的獎牌。但若是在賽場之外不知提高自己的素質,仍將成績置於規則之上,關於「個性冠軍」王濛的疑惑和爭議,則仍將持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