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振宇還舉了一些實用的例子:「比如說西餐課,你該穿什麼衣服去吃西餐、配合西餐廳的燈光你該化什麼濃度的妝、你該坐在男士的左邊還是右邊、主食點不點麵食、刀叉放在什麼位置……這些都有講究,我們都會教。有的學員一上來會說,我經常吃西餐的這有什麼難?但其實裡面都有講究。」
如果德育女學館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那該如何證明這樣細化的「教學內容」一定是正確的,其評判依據又是什麼?
「這是我們幾個人根據自身的經驗總結的,我們幾個核心成員從2009年底就開始籌劃相關的教程。」邵童說在世紀佳緣網的工作經歷讓她見過數以千計的感情例子,「事實上我也總結得很辛苦。」而這些,顯然就是德育女學館不便透露的「秘笈法寶」。
曾經電詢過德育女學館課程的小劉介紹:「我打電話過去咨詢,但他們堅持要我到現場進行約兩個小時的『個人定制』,然後才能給我基本報價,後來我也沒時間去。但感覺他們有很多秘密似的。」
疑問3:被多家國內外媒體採訪?
在採訪中,丁振宇表示已接受過十多家國外媒體、七八家國內媒體的採訪。他扳著手指數道:「外媒有英國、荷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韓國、墨西哥……日本還沒有。」丁振宇說,這麼多的外國媒體來採訪他們,大概因為「德育女學館」的創意在國際上都是新鮮的,「我們甚至可能是全球第一家這樣的學校。西班牙離婚率很高,他們的電視台採訪我們時來了好多工作人員,特別想學『馭夫術』課程。」
在德育女學館官網的最新資訊一欄中,有德育女學館接受墨西哥電視台、《建聞週刊》、德國《時代週刊》、英國路透社四家中外媒體採訪的滾動新聞。分別點擊進入,除《建聞週刊》、英國路透社有相關採訪照片、視頻外,墨西哥電視台和德國《時代週刊》的新聞頁面均只有標題沒有內容。
四家媒體中唯一一家中文刊物《建聞週刊》是德育女學館辦公點所在的建外街道所辦的刊物。《建聞週刊》記者介紹,6月份建外街道和位於建外soho商務樓的德育女學館合辦過幾場職場女性公益講堂,《建文週刊》就是在那時對德育女學館做的專訪。
英國路透社駐京分社影像部也證實,他們幾個月前的確到德育女學館拍過錄像,「當時是看到環球時報英文版對他們的報道,覺得可以拍一下。」在路透社名為「MARRYINGABILLIONAIRE,CHINASTYLE(嫁個百萬富翁,中國方式)」的報道中,女學員直面鏡頭陳述自己想通過嫁大款衣食無憂。該報道同時介紹了德育女學館從46美元/小時到3000美元/30小時不等的課程收費報價,授課內容包括時尚、禮儀、生活方式等內容,甚至教你如何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瞭解一個男人的性格和特質。報道稱,已有2800名女性報名參加了不同的課程。
目前,網上流傳有關德育女學館的主要新聞內容正是來自西班牙埃菲社7月15日的通訊,而中國日報和參考消息隨後轉載該新聞。如果德育女學館確實不曾接受過埃菲社的採訪,那埃菲社的信息來源應該就是數月前路透社的那段視頻。
路透社一位文字記者則表示,她是在影像部拍片結束後的另一天去德育女學館踩點,與拍攝當天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相比,她去的那天並沒有看到教學情景,教室裡也沒有德育女學館的標識。
疑問4:學員為何不願接受採訪?
邵童介紹說,德育女學館的客戶定位是「23歲-36歲的年輕女性」,單身和已婚的比例大約在8:2,也有離異後恢復單身的學員。「我們的客戶群和『剩女』的群體有相當一部分重合,但也有少數剛畢業的女孩甚至父母帶過來的學生。」
邵童將客戶群描述為「中產階層」。「她們中不少是公務員、私營老闆、海歸甚至還有外國人,收入都還可以。」
而另一個細節是,德育女學館的學員中,「美女」所佔的比例相當高。「我們的學員中,外貌非常出挑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大約占1/3,長得還不錯的占3/5左右,當然外貌條件很不好的也有。」
當記者請德育女學館幫忙聯繫一兩名學員採訪時,丁振宇卻婉拒了。他說:「學員在以前接受採訪時被披露隱私和追問到這裡上課的動機,搞得很不愉快。現在學校正在發展期,我們不想和學員弄僵關係。」丁振宇特別提到:「我們拍教學照片,都是從背後的角度拍,不拍學員的臉。」邵童也解釋:「很多學員都是瞞著家裡人、瞞著丈夫來我們學館的,不願意讓別人知道。」
那麼這些學員是出於什麼心理不願讓人知道自己在德育女學館上課呢?邵童的回答是:「自我保護的心理吧。」然而,為什麼上英語培訓班、會計培訓班的學員不會有這種心理,而唯獨上「提高女性自身修養」的培訓班會有「自我保護」的需要呢?
幾天後,記者再次提出採訪請求,並表示不會對學員的動機、個人背景等隱私提問,只想瞭解她們在德育女學館的上課效果,但丁振宇依然拒絕。「我可以尋找願意接受採訪的學員?」「她們都不願意接受採訪!」「你們有過2800名學員,你怎麼能代表她們所有人的意思呢?」「我就是能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