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圖:秘魯閱兵式上出現的MBT-2000坦克。
《莫斯科國防簡報》總編巴拉巴諾夫認為,烏克蘭的突然變卦多半是馬爾捨夫廠施加壓力的結果。由於秘魯財政狀況不佳,該國陸軍只能在單價不超過400萬美元的型號中選擇,馬爾捨夫廠的堡壘-M坦克恰好是中國MBT-2000的競爭對手,該廠遂「暗施推手」,迫使中國產品退出競爭。不過,MBT-2000之所以裝備烏克蘭的發動機,並非中國缺乏相關生產能力;事實上,中國國產發動機性能更出色,惟一缺陷是價格比6TD-2E貴不少,非秘魯這類囊中羞澀的國家所能承受。
而今,馬爾捨夫廠瀕臨破產,「簡直是送給俄羅斯和中國一份厚禮」。此後,中俄兩國的坦克出口不但少了一個強勁競爭對手,而且中國坦克若繼續採用烏克蘭發動機,也不會再受到該廠干擾。
從合作夥伴到競爭對手
馬爾捨夫廠的前身是成立於1895年的哈爾科夫機車廠。從1929年造出T-12坦克樣車算起,它已有70多年的坦克研製和生產經驗。在蘇聯時期,馬爾捨夫廠是該國坦克生產基地中最重要的一個,被譽為「紅色軍工皇冠上的珍珠」。
客觀而言,蘇聯解體之初,馬爾捨夫廠與中國相關企業的關係還算不錯,甚至提供技術幫助中國發展外貿型坦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該廠和中國北方工業公司(NORINCO)合作為巴基斯坦設計製造「哈利德」坦克。然而「商場上沒有永遠的夥伴」,隨著中國軍工企業開始積極拓展坦克出口市場,以及馬爾捨夫廠在上世紀90年代末大力推銷其堡壘-M系列坦克,雙方的關係逐漸由合作變為競爭,此後相繼在緬甸、秘魯、摩洛哥和泰國等市場展開了角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