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英國媒體應學習中國同行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19]    我要評論

 相比之下,英國的媒體同行在對待中國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困難和問題時,就顯得不那麼厚道了。舉例來說,「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英國《每日電訊報》即發表題為《通向災難的高速之路》的評論文章,聲稱中國高速火車脫軌了,中國經濟奇跡亦行將脫軌。而近年來,每當中國在前進道路上遇到溝溝坎坎時,「唱衰」中國的論調就會在英國捲土重來。中國「脫軌論」不過是英國媒體炮製的形形色色的中國「崩潰論」變體,毫無新意可言。其實,動車事故發生後,英國媒體本可以從多種角度,就中國如何改進高鐵管理、提升事故預警系統、加強安全運營提出批評和建議。而不是像上述英媒評論文章一樣,聳人聽聞、牽強附會地從一起孤立的事故中得出中國經濟「脫軌」的荒謬結論。在中國的公眾忙於哀悼祭奠死難者、中國的鐵路部門忙於事故的處理和善後時,拋出此類獨具英國特色的尖銳諷刺和辛辣批評,恐怕多數中國公眾都會感到情感上難以認同和接受。換位思考,如果在英國的政府官員忙於指揮應對、英國的警方忙於平息騷亂、英國的民眾因打砸搶燒正常生活受到干擾之時,中國媒體大肆炒作英國「崩潰論」,試問英國民眾會作何感想?「患難見真情」,中英均有類似諺語,可見這是人之常情,東西方概莫能外。

 溫家寶總理今年六月訪問英國時曾表示:「只有瞭解和尊重一個國家的歷史、人民的創造,才能奠定與這個國家友誼與合作的基礎。」中國的先哲孔子也曾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直至今天聽來仍具哲理,與西方文化推崇的「己所欲、施於人」的傳統,有著本質的不同,個中差異值得英國朋友認真思考。中國文化中還有「反躬自省」、「從善如流」的美德,相信只要是英國朋友出於善意的忠告和誠摯的提醒,中國朋友都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虛心採納。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新二
倫敦騷亂反思:老歐洲確實病了      [2011-08-19]
西方驚呼:互聯網也「咬」我們      [2011-08-18]
四人角逐倫敦警察局局長職位      [2011-08-18]
英騷亂參與者被疑量刑過重 卡梅倫辯護      [2011-08-18]
由英國騷亂看言論自由      [2011-08-18]
卡梅倫:道德淪喪是英騷亂主因      [2011-08-15]
倫敦奧運形象大使參與騷亂被捕      [2011-08-15]
也門再啟和談 總統難問歸期      [2011-08-15]
英國政府擬將騷亂者逐出廉租房      [2011-08-14]
英捕2250人 首相邀美警探平亂      [201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