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錢用於幹什麼?香港市民各有用途
香港市民普遍歡迎特區政府派錢及退稅,不少市民表示將會把款項用於儲蓄投資或日常生活。
香港青年協會一項網上問卷訪問了803名18至30歲的青年人。25.1%的受訪者選擇儲蓄,分別有約一成人稱會用於進修學習及旅行,餘下的表示會用以買計算機或手機、投資、幫襯家用和本地娛樂消費等。青年協會認為,調查反映不少香港青年都能以理性態度善用6000元款項,尤為可喜的是,部份人願意透過捐獻協助社會上有需要人士。
曾俊華宣佈「派錢」後,街頭巷尾均熱烈議論,市民普遍歡迎是次修訂。有市民表示,會以該筆款項做善事,而靠拾紙皮維生的婆婆以至露宿者,均對獲派錢笑逐顏開,表示會將之用於改善自己的生活。
派錢是否需要完善?澳門有經驗
在給市民分紅方面,香港並不是開路先鋒。澳門多次不論男女老少全民分紅以利市民紓解通脹壓力。去年,台灣地區有關方面也曾向全體居民發放過「消費券」。在國外更是不乏先例:美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全民退稅;在新加坡,政府從財政盈餘中拿出資金,直接向國民派發,讓國民分享國家財富增長的成果……。
香港《文匯報》針對港府的派錢方案曾經發文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澳門的經驗未必可以完全照搬過來,但也應該仔細研究對方做法的優點,看有什麼地方值得參詳。
澳門的做法是將支票寄至身份證明局登記的常居住址,而若是領取援助金者及公共行政部門人員等,則以銀行轉帳發放。而澳門為配合派錢計劃,更設立輔助中心,有接待人員及熱線處理及解答市民關於派錢的疑問,以及協助解決相關問題。並設有網頁提供最新信息,市民可進行查詢。
派錢引發各方熱議內地媒體稱可借鑒
對於預算案的調整,香港商界民意調查公司3月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逾七成商界人士表示支持。預算案修改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香港特區政府在宣佈派錢給永久居民後,民望回升。
大幅修改預算案,史無前例派現金獲得市民普遍歡迎。有市民也大讚財爺做了好事,派的是「救命錢」。香港報章認為,特區政府吸納民意完善預算案不僅惠及更多市民,而且體現官民良性互動,體現開放性和民主性。
例如,香港《文匯報》社論說,預算案的修改,體現了吸納民意、集思廣益、以民為本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響應了各階層市民的訴求,有利於化解矛盾,消除怨氣,促進和諧,讓社會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更好地改善民生。
輿論同時指出港府今後需注意的問題。香港《經濟日報》指出兩點:一是施政要貼民心;二是任何政策都要有堅實的理念與研究根據。《香港商報》則指出,直接開庫派錢,開了香港有史以來的一個先例,可謂特殊情況下的非常措施,不應視之為常態。
內地《羊城晚報》發文指出,港府體現了政府的公共責任。雖然6000港幣並不足以應對香港居民所面臨的生活壓力,但是香港特區政府連續多年向市民派發紅利,藏富於民,做法值得肯定。這種體恤民生、還富於民的思路值得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