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正離我們而去
在蘇智良辦公室的一個櫃子裡,有15卷裝訂成冊的慰安婦倖存者《援助工作賬目卷宗》,時間從2000年10月至2011年3月。「今年3月以來還在整理。」蘇智良說,這些全都是自己主持的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國慰安婦倖存者進行援助的賬目清單,「有的錢是我們自己的,也有一些是社會機構和熱心人士的捐款,我們每一筆都詳細記錄,直接發送到這些老人手中。」
前些年,因為倖存者不斷被尋找到,需要援助的對象越來越多,蘇智良一度犯愁。然而這些年他又陷入了新的憂慮:募集善款的壓力略有減少,「倖存者卻越來越少了。」
申訴的進展依然緩慢,歲月卻不斷帶走這些命途多舛的老人,蘇智良談到這裡深深歎了一口氣。他介紹說,目前中國的慰安婦倖存者多生活在農村地區,年齡基本在85歲以上,有相當人沒有生活來源,「她們總體上收入貧乏、疾病纏身,有些還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我們現在基本都是每個月給發現的倖存者每人200元的資助,一年2400元。10年前,一個住在山西窯洞裡的老大娘接到我們送過去的2400元,說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錢,令我特別心酸。」
蘇智良介紹說,目前中國慰安婦問題的研究,一方面是繼續尋找倖存者,一方面則更多地轉入對現有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翻譯工作,同時對倖存者的生存狀態做調查,「過去是對她們受害歷史做確認,現在是要瞭解她們的生存狀態,她們的身心狀況。我今年派了兩名研究生去海南一些倖存者的家裡住了一段時間,做田野調查,把她們戰後尤其是近20年的生活狀況做一些比較細的瞭解,寫成調查報告。」
至於慰安婦問題的申訴工作,依然會繼續下去。「很多老人跟我說,現在晚上做噩夢,還會夢見自己在慰安所,這對她們的身心是極大的痛苦。她們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我認為完全合理。」蘇智良說,雖然這條路依然漫長,但很多老人都不會放棄,「她們說,就算我死了,我的兒子、孫子也應該把這個官司打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