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飛濤博士認為,美國信用評級下調的象徵性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信用下調本身的經濟含義,其複雜的政治影響還將持續發酵。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直大行其道的「美國衰落論」並非虛言,標普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則無疑為這一論調作了註腳。奧巴馬本人成了本次評級下調的直接受害 者,可能是其選舉道路上的第一個陷阱。近期中美互動頻繁,美國主動與中國交流、尋求中國支持的態勢明顯加強。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安全外交研究室主任張潔博士認為,總的來看,由於與中國實力差距巨大,周邊國家在有限加強軍備建設的同時,紛紛選擇利用 美國制衡中國。未來,中國崛起很有可能將面臨一個在美國主導下的雁形安全模式。美國是領頭雁,第二梯隊是美日、美韓同盟,第三梯隊是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 國等美國盟國,第四梯隊是越南、印度尼西亞、印度。而他們所針對的,則是中國。當然這種模式的有效性還有待觀察,效果主要取決於美國的意願與能力,以及其 在多大的程度上參與亞太事務。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余翔博士表示,歐債危機「回潮」至少反映出,歐盟救援並未收到預期效果、歐元區應對危機思路受到質疑、重債國融資更加困難這樣幾個問題。歐債危機發生後,歐洲走的是「緊財政,寬貨幣」的政策之路,應警惕美債歐債危機形成「共振」效應。
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張智新博士認為,從日本3.11大地震以來的近半年間,相比於去年9月釣魚島風波的驚濤駭浪,中日關係總體上可謂波瀾不驚。 雖然中日媒體均注意到了野田佳彥的外交政策傾向,如公開宣稱「A級戰犯不是戰犯」,釣魚島等問題上立場強硬等,將其貼上「親美反華」的強硬標籤;但是,由 於中日三十年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充分證明的「合則兩利斗則兩傷」真諦,特別是兩國在經貿、地區和全球等諸多議題上的合作需要等,包括美國因素居中牽制,無論 誰出任日本首相,中日關係也不會惡化到哪裡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田文林博士認為,從國際範圍看,卡扎菲政權遭受西方國家「群毆」,卻無人肯出手相助,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對國際 社會以及自身處境缺乏清醒認識,推行激進主義外交,四處點火,幾乎得罪了所有可以得罪的力量。作為發動這場戰爭的幕後操縱者,英法等西方國家也未必能撈取 多少實際好處,這場戰爭持續這麼長時間,遠遠出乎英法等國意料,戰事拖得時間越長,對西方越不利。利比亞今後的形勢,很可能更加混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