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渤海漏油事件發生以來,面對海洋油花漂溢,康菲遲遲不予主動公開,一旦成為輿論焦點,便很快在7月初謊稱「原油滲漏點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面對國家海洋局的清理期限,在期限最後一天謊稱完成「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工作;在謊言被揭穿後,又表示是「天氣原因拖延」……作為一家知名跨國企業,康菲公司這一番應對表現,可謂深得「危機公關」的個中三昧——事發之初能拖就拖,盡量封堵消息;無可抵賴則及時回應,在搶佔輿論落點方面不缺席;貌似真誠、虛與敷衍,對真相「無可奉告」……然而,事實證明,倘若沒有起碼的社會誠信和對環境負責任的態度,這樣的「危機公關」非但幫不了康菲,反而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根據國家海洋局調查結果,此次渤海溢油事件是由一系列違規作業、低級人為錯誤造成的責任事故。可以預見,面對不斷蔓延的海洋污染,以及眾多漁民的沉重損失,肇事方承擔相應責任既是正義的呼喚,也是法律的要求。不管你多麼財大氣粗,掌握了多少公關技巧,都不能逃避本該承擔的責任。惟有真正將社會責任、將對公眾與環境的誠信與敬畏奉為信條,才是免除這場危機的不二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