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南方日報9月5日報道,2011年7月13日傍晚,印度孟買在十幾分鐘內接連發生了3起爆炸,100多人在爆炸中死傷。襲擊發生之時,距離世界頭號恐怖分子本·拉登被擊斃僅70多天的時間。陰影再次籠罩。
汽車炸彈、自殺式襲擊、劫持人質、與軍警對峙……恐怖分子的立體式攻擊,無疑已構成對全球安全的最大威脅。恐怖襲擊與反恐戰爭——在「9·11」後時代,這樣的軍事較量正逐步成為全球軍事鬥爭領域的重要角色。
在戰爭中,真理往往是第一個犧牲品。反恐運動的困境在於,如何既向世人昭示反恐的正義性,又不失行動的自由;如何既打擊恐怖分子,又不過分傷及平民。
本期《軍情觀察》將揭秘世界恐怖組織的軍事化運作特徵:從「蜂窩狀」的組織架構,到隱蔽靈活的機動訓練,再到恐怖分子所製造出來的足以殃及眾多無辜人群的血腥慘劇。
組織架構
「金字塔」趨向「蜂窩狀」
本·拉登死後,恐怖組織指揮系統呈現新的變化,組織再生能力更強
在外界看來,國際恐怖組織是極為神秘的團體。那是一個擁有什麼樣架構的組織?
在阿富汗,本·拉登的地下勢力網卡伊達(註:基地組織的一個別稱)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大幅擴張。調查本·拉登勢力的作家福登說,這個組織的成員多達5000人,分佈在大約25個國家,由士兵、受過訓練的爆破專家以及各種支援者組成,還包括一些財務提供者。
儘管十分神秘,外人難窺其門徑,但各國情報機構還是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了該組織的一些基本情況。
美國國務院《2000年世界恐怖組織情況》報告曾有一段十分市場化的描述——「阿爾·蓋達」(基地組織的前身)就如一家跨國控股公司,利用全球一體化帶來的機遇,積聚資金,調配人力資源,而恐怖網絡下的分支機構,亦像控股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一樣獨立運作,有需要時相互支持,但不會因某一支受損而導致整個組織被摧毀。
但這家「跨國公司」的「老闆」,卻能在高科技如此普及的世界裡,將電話和網絡棄之不用,只有當本·拉登希望控制特別行動的時候,才會主動現身。就像作家福登所指出的,儘管卡伊達有許多層級的指揮,但是情報機構很難破獲它,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鬆散的聯絡網」。
正因如此,人們看到的是,這麼多年來,儘管相關國家在打擊恐怖主義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包括擊斃其主要領導人等等,但恐怖分子卻能迅速從創傷中恢復,並採取新的襲擊行動,印度孟買屢次遭襲便是例證。
恐怖組織這種網絡化、分散管理的趨勢在近幾年十分突出。在一些軍事觀察家看來,尤其是本·拉登死後,恐怖組織指揮系統將從「金字塔狀」變成「蜂窩狀」和「網狀」,也鍛造出恐怖組織更強的再生能力。
一度熱播的美劇《數字追兇》向觀眾傳達了一種全新的破案理念,那就是數學可以用於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破案和緝兇。在現實生活中,數學家認為他們所研究的抽像理論還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反恐。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數學家喬納森·法雷看來,「一個恐怖網絡就像是任何一個公司的組織結構圖,有最上層的領導,也有最下層的小兵。要破壞這個網絡就要除掉一些重要人物,切斷其指揮渠道」。
恐怖手段
從單一襲擊轉向立體式攻擊
近十年來,恐怖分子襲擊手段更趨多樣,並依托高科技展開活動
恐怖活動之所以易造成瘟疫式蔓延的恐慌,與其多樣化的襲擊手段、難以預估的嚴重後果密切相關。這十年來,恐怖分子襲擊手段更趨靈活,方式進一步高科技化,危害性加大。
他們擅長於就地取材,製造並靈活使用簡易爆炸裝置。如2008年,恐怖分子在印度實施的襲擊便使用硝酸銨、過氧化物和燃油混合的炸藥,這種炸藥取材容易,可以通過硝銨化肥等途徑獲取。
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廣泛應用的爆炸裝置也相對簡單,如鋁制飯盒、垃圾箱和自行車,或將炸彈放在石頭下、廢棄的冰箱裡、動物或者人的屍體裡,乃至活的動物體內等。
有時,為了增強爆炸裝置的殺傷力,恐怖分子還會對簡易炸彈進行改良。2008年9月20日,恐怖分子襲擊伊斯蘭堡萬豪酒店,使用的600公斤RDX和TNT炸藥中,就添加了鋁粉,以起助燃作用;在孟買爆炸中,恐怖分子在自製的炸彈內放置了螺栓和螺母,以達到增強殺傷力的目的。
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自殺式襲擊在2005年前極為罕見,但隨後幾年裡,自殺式襲擊和汽車炸彈案件猛增,成為恐怖分子慣用手段,以2007年為例,借這種手段製造的恐怖襲擊就達到140餘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恐怖分子發動的襲擊有演變成小型軍事衝突的趨勢,而且這種對抗擺脫了過去單一的襲擊模式,轉而採取的是綜合化的立體式攻擊。如2008年11月26日孟買恐怖襲擊案,恐怖分子使用機關鎗、手榴彈等直接攻擊多處目標,還使用炸藥爆炸襲擊、劫持人質等手段,多頭行動,與軍警對峙交火。
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高科技給現代生活帶來高度信息化的快捷便利,卻也成了恐怖分子手中的「利器」。孟買襲擊案中,恐怖分子利用GPS系統和高清晰衛星圖像,從海上進入孟買港,並使用它們在孟買市區導航,確定方位和行進方向;衛星和網絡通訊新技術則讓團伙成員間保持通話,規避監聽和跟蹤。
在襲擊案發現場,狡猾的恐怖分子利用受害者的手機,使用多張SIM卡,相互通信,迷惑監聽的印度警方。為規避跟蹤,電子郵件系統以烏爾都語語音識別系統為基礎,該語音系統可排除方言口音和語音的地方差異,讓警方難以識別對方的身份和來源地。他們還使用「黑莓」(Blackberry)郵件發送技術,保持通信的安全、高效、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