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娛樂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當「東方」與「西方」相遇在韓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0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東方」與「西方」的關係,其實是一個很古老的一個主題,但又是一個很時髦的話題。說它古老,是因為東方遠在兩千多年前通過絲綢之路就與西方互通有無,近在一百多年前起國人就歷經了「中體西用」、「西體中用」、「全盤西化」等不同思潮;說它時髦,是因為東方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中身不由己,使得東方不得不與這位「西先生」朝夕相處。

既然他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那就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這兩位「先生」相遇在韓國,會是怎樣一種情形呢?他們會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莫逆之交,還是會變成彼此不能容忍對方,甚至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我們尚不知答案。但就像韓國國旗中的陰陽太極圖案一樣讓人有說不盡、道不完的玄妙在裡邊一樣,我們知道這種情形要說清楚肯定也不會那麼簡單。

雖然我們承認人類的渺小理性無法給這一道文化上的鴻溝架設一座很完美的橋樑,但耶魯大學及密歇根大學教授尼斯貝特(Richard Nisbett)的專著《思維的版圖》卻為這個問題曾添了非常豐富的內容。作者博古通今、學貫東西,面對複雜而又抽像的問題時,持有科學的治學態度,深入淺出地向讀者展現其中的奧妙,使得每一位讀者能夠從中受益匪淺。

就個人而言,我從《思維的版圖》得到的最大的收穫是,對於建構中國管理學理論的根本性的前提假設有了一次重新反思的機會。在這裡,根本性的前提假設指的是:「東方」與「西方」是趨同以至於實現福山所說的「歷史的終結」,還是自立門戶並持續他的導師亨廷頓所提出的無休止的「文明的衝突」。我們可以從知識體系的角度重新詮釋這句話就可以得到,「東方」和「西方」趨同並同屬一個知識體系,還是具有各自的獨立性且互不相容。

對此,我比較贊同後者。但不同點是,我認為兩者互為體用、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人類社會的更高層次的知識財富。在建構東方的管理知識體系的過程中,這種關係尤為明顯。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的管理制度、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佔據主導地位,而其對世界的影響持續到現在。80年代開始,日本的經營管理模式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學習熱潮。到了21世紀初,韓國的現代汽車和三星分別超過日本的豐田和索尼,使得全世界為之矚目。在這段歷史過程中,整個人類的管理知識在這些國家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得到積累、發展和創新,並為東方的管理知識體系的構築了非常好的基礎。

現代管理學思想起源於西方,而這種帶有西方基因的管理學知識如何在東方生根、發芽並結出豐碩的果實,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身在韓國,由於其特殊的地政學的因素,可以說我是沐浴在這種文化的衝突與交融的特殊環境中,讓我身臨其境地去思考如何總結已有的美國、日本和韓國的管理學經驗並去創造適用於中國的新的管理學知識。從這個角度來看,「東方」和「西方」相遇在韓國這件事絕非偶然。至少在管理學領域,這是一種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種巨大的挑戰面前,作為管理學者,我所能做的可能就是:上下求索!

黃明浩,男,朝鮮族,助教授,本科畢業於中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韓國首爾大大學經營大學院的管理學碩士和管理學博士,現任教於韓國建國大學商經大學國際貿易系,主講研究調查方法論,全球企業戰略等課程。

      責任編輯:苗笛
西媒:中國崛起之路與西方相反      [2011-09-07]
西方渲染「中國將要買下美國」      [2011-09-06]
西方新殖民現身利比亞      [2011-09-06]
西方是利之友還是利之油?      [2011-09-04]
利反對派推遲「遷都」 西方被曝曾與卡扎菲合作      [2011-09-04]
西方急著在利比亞「坐地分贓」      [2011-09-04]
西方專家:J20可躲多國搜索雷達      [2011-09-04]
西方學者稱美國能擊沉中國航母      [2011-09-02]
亞歐博覽會:溝通東西方的新絲綢之路      [2011-09-01]
外媒稱西方孤立將使華稱霸太空      [201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