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
【通脹】
拐點真的來了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9日公佈的數據,在漲價因素中,食品依舊「領漲」,同比漲幅為13.4%,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4個百分點。1月至8月份累計,全國CPI同比上漲5.6%。
部分專家表示,年度「拐點」或可確立,但全球流動性寬鬆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國內生產成本上漲壓力依然存在,下半年價格小幅緩慢回落的可能性較大,全年通脹將呈現「前高後調整」的可控局面。
8月份,雖然豬肉價格仍高位上漲,但環比增幅已從上月的7.7%收縮到1.3%,而鮮菜價格環比更是出現0.2%的降幅,這顯示調控措施正在見效。「經濟總需求回落,輸入性通脹因素在減弱,食品價格的漲幅正在得到控制。總體來講,CPI同比漲幅應當已經基本見頂。」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專家張曉晶說。
也有專家認為,物價水平開始回落,但「拐點」是否真的出現,現在判斷還為時過早。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表示,目前國際經濟暗流湧動,輸入性通脹和物價結構性上漲的特徵明顯。「農產品價格上漲可能還會持續,需要提防後期新漲價因素、國際流動性傳導等可能還會影響到明年的翹尾因素。」
「是否迎來『拐點』還需等到9月後才能見分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說,「下半年還可能面臨新漲價因素,如上游價格向下游傳遞、工資上漲、價格改革在下半年可能繼續推出等。」
【物價】
年內或再創新高?
在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之前,多個機構和專業人士紛紛對8月CPI指數情況做出猜測。經濟學家馬光遠預測在6.2%左右,這已是他連續三個月預測準確CPI。馬光遠認為,雖然總體來說8月CPI比7月要低,但在未來4個月,任何一個月的物價都有可能再創新高。目前,國內的貨幣總投放量依然偏高,因此不宜放鬆貨幣政策。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也表示,雖然CPI稍微下降了一點,但絕不能因此而對通脹放鬆警惕,更不能將緊縮政策就此打住。美國QE3可能隨時推出,歐債危機也沒有解除,國內成本上漲因素沒有停止,CPI仍有反彈的可能。
事實上,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看,8月比7月CPI低0.3個百分點,並非因為物價下降,而是因為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的減弱。從具體數字看,翹尾因素對CPI的影響從上月的3.3個百分點下降到2.7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則增加了0.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物價依然呈現上漲態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9月份CPI將依然較高,隨後呈溫和回落趨勢,波動中樞會上移。因8月底9月初部分食品價格再次上漲,9月CPI預計依然處於高位。考慮到宏觀緊縮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經濟增速回落,外部經濟增長疲弱,豬肉價格總體水平應已見頂,預計物價會回落,到四季度到4%-5%之間。
影響
「緊貨幣」政策或將告一段落
8月物價漲幅高位回落,下一步中國貨幣政策走向備受關注。
「我國應對危機和保增長的貨幣、財政政策把握較為得當,經濟平穩發展,不存在硬著陸風險。」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說,「但考慮到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仍未排除,國內的政策走向要避免突然轉向導致調控成果前功盡棄。」
「物價最新走勢將進一步影響當前我國貨幣政策選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針對去年以來嚴峻通脹形勢而實行的逐步收緊的貨幣政策或將告一段落。」
「近期我國貨幣政策收緊的可能性在下降,但市場所關注的加息步伐是否就此終止仍存變數。」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此前六次加息並沒有緩解負利率狀況,而負利率長期存在不利於管理通脹預期。」
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9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5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但基準利率仍低於同期CPI漲幅。在很長一段時間,城鎮居民都面臨「存款跑不贏物價」的財富減損局面。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認為,在外部環境多變的情況下,我國應採取「緊貨幣+松財政」的政策組合。加大財政支出力度,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同時為穩健、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增加「新內涵」,即對農業、戰略新興產業、保障房建設、中小企業等實行「定向寬鬆」。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貨幣政策將進入審慎平衡期。」連平認為,與年初政策的全力抗通脹相比,今後貨幣政策要在主要考慮通脹壓力的同時,關注經濟增長問題,貨幣工具的運用也要更為謹慎、更加兼顧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