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主宰——「強勝弱敗」
雖然從國際法理上講,現在任何國家都沒有恃強凌弱、發動戰爭的權力。但歷數海灣戰爭以來的幾場局部戰爭,體現的都是強勝弱敗的力量博弈。
絕對優勢保絕對勝利。前蘇聯解體後,美國曾經一度陷入目標茫然,但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戰略的提出,表明美國當時已迅速完成了由兩強爭霸到各個擊破的戰略思維轉變,前提就是美國為爭霸世界而儲備的超級過剩的戰爭力量。
相比而言,在兩強爭霸真空期成長起來的前蘇聯陣營的中小地區強國,由於失去了核常軍力保護傘,力量的天平隨即發生了根本性傾斜,其有限的常規軍力不但沒有發揮戰略威懾的作用,反而變成招引美國宣洩戰爭能量的靶子。伊拉克、南聯盟、阿富汗、利比亞,由於軍事實力較大的懸殊差距、較為孤立的地區地位和他們自身重要的能源和戰略地位,讓他們成為前蘇聯解體後,美國推行全球戰略拔掉的第一批「眼中釘」。
因此,在過去的20年裡,除了前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成功地進行了高加索的反恐戰爭和俄格戰爭,其他國家未經美國首肯,試圖私自通過局部軍力優勢,以速決戰改變國家和地區戰略格局的戰爭努力,都意味著向美國的軍力霸權發起挑戰,結果也無異於以卵擊石。
戰力優化促戰果顯著。當國際社會對西方國家的干涉行為大加譴責的時候,也不得不承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強悍的干涉能力。海灣戰爭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連續對伊拉克、南聯盟、阿富汗、利比亞動武,非接觸、非對稱的戰爭戰略讓力量的絕對優勢與力量使用的絕對控制有效結合。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用高技術軍事優勢和國力優勢消耗對手戰爭力量的同時,還在戰爭中拓展了軟實力等新的力量概念,摧垮了對手的戰爭信心,全方位地保證了幾場局部戰爭按優勢的設想進行,美軍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消耗戰,美軍的建設方向成為了全球軍備發展的風向標。特別是阿富汗戰爭,當年,前蘇聯因入侵阿富汗兵困師乏,最終退出了與美國爭奪超級大國的行列,反觀美國今天依然掌握戰局的主動權,且成功擊斃本·拉登,實現了震懾恐怖主義、牽制其他大國等多重戰略目標。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戰爭實踐,美國的全球軍事戰略愈發成熟,美軍擁有了在全球開闢戰場的能力,從而為其利益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力量支撐。恰如南聯盟戰後歐洲人感歎,「歐洲光有歐元是不夠的」,今天在利比亞捉襟見肘、意見分歧的歐洲聯軍對此必將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