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俄羅斯米格-31戰鬥機。資料圖
曾想向中國出口
米格-31於1979年開始批量生產,1982年正式列裝。隨後,米高揚設計局在基本型基礎上先後推出了4種改進型號,其中的M型和D型較受矚目。米格-31M仍用於執行防空攔截任務,其最大改進之處是換裝了升級後的相控陣雷達。為了與該雷達相匹配,前原聯「三角旗」設計局還為M型研製出了R-37第四代遠距空空導彈,該彈具有發射後不管和多目標攻擊能力,可用來攔截包括戰略轟炸機和巡航導彈在內的多種空中目標。
在米格-31家族中,最失落的成員或許要算用於出口的米格-31了。據悉,俄羅斯推出米格-31M的初衷是為了打入中國市場。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俄在蘇-27戰鬥機引進方面取得突破,當時同樣身陷資金窘境的米格公司自然也想搭上這趟順風車。為此,2000年珠海航展前,俄媒體曾放風說米格-31將參展,但卻最終缺席。後來,米格公司副總設計師巴爾科夫斯基道出真相:首先是中國對米格-31不感興趣,其次是普通觀眾看不出它的優勢。
目前在俄羅斯及其他一些獨聯體國家仍有大約500架該型機在服役。至於仍被米格公司看好的改進型,如M型能否淘汰現役的米格-31,米格-31M能否打入國際市場,目前來看都還是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