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經過一夜忐忑等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軍的中國超級雜交稻今日成功通過畝產900公斤世界紀錄大考。這位年過八旬的耄耋老者當日向媒體揭秘了令世界側目的中國「超級種子」。
18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率領的中國農業部超級雜交稻驗收專家組,對位於湖南隆回縣羊古坳鄉雷鋒村的107.9畝「Y兩優2號」超級稻試驗田進行了現場抽籤驗收。程式華次日公佈的驗收結果稱,這片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達926.6公斤,標誌著中國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攻關大獲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賴稻米作為主食的現狀下,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一直是各國奮鬥的目標。日本、國際水稻研究所都制定過水稻高產育種計劃,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積土地上實現畝產800公斤的目標。雜交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始終是世界雜交水稻史上無人登臨的高峰。
自上世紀以來,由袁隆平領銜的中國科研團隊曾先後於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兩大世界難關,使中國雜交水稻超高產研究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一次次攻堅克難,領跑世界。人們不禁要問,袁隆平及其團隊是如何攻克雜交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的難題,實現自我超越的?
「良種、良法、良田」的「三良」配套正是袁隆平的攻關策略。他舉例說,良法包括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今年使用的一個『特別秘方』超級稻專用肥發揮了很大作用」;在提到良種「Y兩優2號」時,他形象地說,「這是形態改良和雜交技術相結合的過程。形態改良就如要求一個運動員具備好的體格、體力充沛、形態好等,這樣才能高產。」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雜交稻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單產,解決溫飽問題。而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的要求也從吃飽轉向吃好。順應這一變化,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做了相應戰略調整。
「既要保證高產又要優質,卻不能以犧牲產量為代價而保質,這雖然難度很大,但我們卻做到了。」袁隆平說,曾經有個身價過百億的港商,在吃了他這裡的雜交稻米後,竟要求將米飯打包回去給老伴吃,這就是品質提高的一個生動例證。
有記者問道,隆回超級稻試驗田的高產量是否和當地地理環境有關。對此,袁隆平並不諱言,當地優良的生態、土地和水利條件必不可少,因此「Y兩優2號」大面積推廣不可能達到和試驗田一樣的產量,但畝產能實現650至700公斤。「目前中國的雜交稻種植面積達2億多畝,是日本的10倍。這一突破增強了中國人養活自己的信心,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技術保障。」
談及下一步的研究計劃,袁隆平透露,將向畝產一千公斤的目標奮鬥,並積極爭取國家立項,「這是我的夢想」。對於實現時間,他詼諧言到,這一目標將花十年左右時間,要靠「90」後來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