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昨日,一位采價員(右)現場介紹數據採集流程。當日,第二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在國家統計局舉行。新華社發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解釋說,CPI是綜合了8大類別的消費商品和服務項目的數字;而普通市民印象深刻的一般是生活必需品中單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再加上每個人關注點不同,消費能力也不同,都可能對CPI數據的感受有所不同。而且各種商品和服務項目的權數(在CPI總體中的重要程度)對總指數的影響程度不同,而權數的確定是一個地方總體消費結構所決定的,和個人的消費結構可能很不一致。
他還解釋說,普通市民對前幾天、上周或者上月的價格走勢比較敏感,從統計學來講這是「環比」;但CPI是就去年同期作比,是「同比」。而且統計數據是公佈上月數據,有一定的滯後性,也會與市民感受有一定距離。
CPI出爐
CPI出爐過程能否造假注水?
源自5萬個採集點4000調查員
有人質疑CPI統計的真實性,對此,國家統計局現場播放了一個短片。
在統計CPI的時候,首先,是把具有代表性的規格商品劃分食品、衣著等八大類,每一類價格數據都有物價的調查員進行採集,采價工作是生產CPI的基礎工作。然後,全國各調查點的采調數據通過網絡報送到省級調查總隊,經過審計之後下月之前上報國家統計局,審核無誤之後會審全國和各省的CPI結果。這是規範統一的采價方案,也是近5萬個采價點近4000名調查員的努力。
一位江蘇宿遷的采價員接受採訪表示,他從1998年開始進行基層工作的,當時情況非常艱難的。很多時候,面對的調查對像層次都是非常不一樣的,最大的困難就是話難聽、臉難看、門難進,要求實際成交價進行統計,這種情況往往是得不到調查對象的接受和認可。
有人提問說,美國的物價比中國高,但是中國的CPI比美國高,這種現象如何解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CPI是相對水平,反映的是物價比去年同期漲了多少。CPI反映的是一個相對的漲價水平。
抽樣範圍
抽樣調查範圍小不太科學?
通過少量人推斷總體是科學的
如何抽取樣本?據介紹,北京市在全市範圍內先抽出大樣本,然後根據信息分類,再選出小樣本。同時,每年還會選擇一定的比例,對樣本進行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