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中國能否勝任救世主的角色?
「如果歐洲人自己都不救自己的話,那上帝也救不了他們。」陶冬坦言,中國雖然在全球經濟中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讓中國來救世界,我認為不現實。」
陶冬認為,中國在4萬億元財政刺激方案後,剩餘彈藥有限,「如果中國經濟真的出現一次大幅下滑,就業和社會穩定受到威脅的時候,中國能夠運用的財政刺激方案的規模已經相對縮小,中國首先要自救,不會為了救歐洲而把自己的彈藥都用光。」
另一方面,雖然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現狀略勝一籌,但問題依然存在。
「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不是通貨膨脹、增長放緩,而是整個銀行體系中介功能的嚴重弱化,在這種情況下,哪怕貨幣政策出現放鬆,經濟也很難觸底反彈。」陶冬指出,去年開始民企都不投資,民營企業家都成了創投基金的投資者。今年以來,除了民企,國企也開始不投資,轉而去放高利貸,「這種投資的去實業化以及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的喪失,對於中國經濟短期重新出現強勁反彈是一個直接的制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