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協力內閣構想失敗的同時,若槻內閣倒台。之後,犬養成立了政友會內閣。政友會在1932年2月的總選舉中始終以「克服恐慌」這一政策作為競選武器,最終大獲全勝。但是,在外交方面,事態從滿洲事變擴大到滿洲國成立,可以說毫無成效。
1932年5月15日以海軍少壯軍人為主舉行的法西斯政變——五·一五事件之後,犬養內閣倒台。日本政壇在這之後經歷了兩代非政黨內閣。由於犬養內閣時期的財政部長高橋是清在下屆內閣中繼續留任並成功實施了相應經濟政策,日本國內的經濟危機有所緩解,外部危機也在1933年5月末的中日停戰協定後得以減輕。同時,兩次危機的緩解也給政黨內閣的復活帶來了可能性。
1930年代局勢不可再次發生
作為政黨內閣復活的最初階段,最值得關注的是岡田內閣的內閣理事會構想。內閣理事會指的是,為了協商政策時不受黨派利益的干擾,將內閣加入政黨、經濟界、學者當中而構成的協商機構。
但從最終結果來看,這一構想因政友會的拒絕加入而沒有得以實現。在眾議院中擁有議席數是民政黨約兩倍的政友會,並不想與民政黨進行合作,而是朝著一黨內閣努力。
然而,在應該合作時放棄合作也要付出巨大代價。在政黨內閣復活前夕,1937年7月7日爆發了中日全面戰爭。這兩大政黨不僅沒有合作,反而解散黨派擁至了大政翼贊會。
通過這些史實,我們可以得到以下3點教訓。
第一,政策協商應優先於政黨聯合。若槻若要實現協力內閣,就要把首相之位讓給在野黨總裁。然而主張政黨聯合的野田佳彥新首相似乎並沒有讓位的意思。那麼不論是自民黨還是公明黨,即使有再好的聯合構想也無法改變扭曲國會這一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