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網絡信任瓶頸:人與制度的合力
「潛規則」事件的急速「流產」證明,這種不負責任的微博營銷方式是令人唾棄與反感的。
「中國微博發展、營銷模式相較與歐美地區,尚不成熟。」張頤武說,Twitter誕生於2006年,而中國的第一個微博服務網站「新浪微博」2009年才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中西微博發展模式與各自奉行的文化觀念密不可分,不論是技術上還是社會參與意識、方式、動機上,兩者皆有差異。
張頤武說,中國的微博要建立起健康的營銷模式,不僅要求微博群體滿足技術上的硬件要求,對信息的傳播、接收有足夠的判斷力,更要求參與者有健全完善的人格,設法修復起正在被破壞、面臨斷裂的信任鏈條。
事實上,中國網絡社區中不乏具有社會良心的人士苦苦堅守,與不良網絡營銷行為形成光明與黑暗的博弈與較量,發揮自我淨化、反謠言能力,修復著受損的社會信任鏈條。
微博上完全由民間人士組成的「闢謠聯盟」的成立,彰顯了網絡社會正義力量,他們為追求正義、追蹤真相、維護公平、崇尚公益而存在,為淨化微博輿論生態貢獻力量。
除了來自人的力量,「解鎖」網絡信任危機還需要制度監管。夏學鑾告訴記者,作為一種新的社會聚合形式,網絡應當接受法律管理約束;要建立起從虛擬空間到現實社會的無縫對接認證制度,使虛擬空間的犯罪像在現實社會中的犯罪一樣可查、可防、可控;要加大善後懲處力度,垂直打擊惡意炒作者,連根拔起所有涉案人員,使其不僅接受公共輿論的審判,更受到法律武器的應有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