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東亞經貿新聞報道,「京城四少」最近威名遠揚,除了他們,在很多地域都有一些高調的「官二代」、「商二代」組成的「xx少」。駕駛豪車、會所休閒、明星女友,都成為了這些生活無憂無慮青年的追求共性,並且標榜為「貴族生活」。然則,即使按照並不算嚴格標準來看,這些紈褲子弟也算不上自己所嚮往的「西方貴族」,我們的富豪們都是怎麼了?他們腰纏萬貫、家境不凡,卻為何沒有一點貴族范兒?
京城四少何許人也?
所謂「京城四少」,是指內地有不少喜歡和女明星傳緋聞的富二代,其中幾個年輕帥氣的被戲稱為「京城四少」,即汪小菲、汪雨、王爍、王珂。
王爍:父親是京城有名的房地產大亨王志才。繼母是「晴格格」王艷。王爍本人並無多少成就,和周迅姐弟戀一夜成名。
王珂:王珂列入「四少」是因為娶了美人劉濤。現年31歲的王珂被認為是神秘富豪,公司市值達200億元,有私人波音737飛機。
汪小菲:其母張蘭2000年創「俏江南」,身家最高傳至25億,而汪小菲是3億,不算巨富。
汪雨:汪雨是四少中最為年長的一位,今年36歲,上海地產界大亨。
中國富人大多富而不貴
在中國尤其是在北京不乏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們,然而,中國的富人們似乎一直沒有表現出令人敬服的貴族氣。他們聚斂了大量財富,本應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卻只是熱衷泡明星、奢侈炫富、逞強好鬥、私藏槍支、目無法紀,恰如有人所說「富得只剩下錢了」,毫無一點真正貴公子風度,丟盡了「公子」的臉面。
中國的富豪們在慈善、公益等方面也少有作為,單從慈善方面來講,似乎成了陳光標(微博)的獨角戲。簡而言之,中國富人大多富而不貴。弔詭的是,社會卻時常標榜「高貴」一族,路邊,「貴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總總;店內,「豪華」、「名貴」、「貴族氣派」等廣告詞比比皆是;貴族學校、貴族俱樂部之類的詞語在街談巷議之間伴隨著羨慕的目光……在營銷的慾望下,「貴族」兩個字成了引誘別人慷慨解囊的流行噱頭。有錢就是貴族。真的是這樣嗎?
貴族精神:勇敢責任教養
「貴族」是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一種特指,最早的貴族起源於歐洲,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傳統,貴族不僅意味著一種地位和頭銜,也意味著社會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一種我們稱之為「貴族精神」的東西。貴族精神的第一個特點是騎士精神,勇敢尚武,光明磊落,尊重女性並延及孺弱。
貴族精神的第二個特點是強烈的主人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裡莎修女出身富裕家庭,曾任修道院院長,而她赤腳走進印度社會的底層,一生都在奮力拯救那些在貧窮和苦難中掙扎的平民。貴族精神中的社會責任主要元素其實就是平民意識,「俯身而下」,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關懷。
當然,貴族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上個世紀初,流落中國東北的沙俄世襲貴族,家道衰敗,有些伯爵夫人、公爵夫人甚至買不起奶油和砂糖,只能喝清咖啡、吃白麵包,但餐桌上的鮮花依然芳香四溢,她們在日常開銷中省去了一些牛肉、魚子醬和上等黃油,卻捨不得省略衣領上的花邊和餐桌上的鮮花,捨不得省略沙龍上冒著幽香的白色蠟燭。而今天那些暴富的新貴,卻在鋪著一次性塑料薄膜的餐桌上,一邊饕餮魚翅、燕窩,一邊拿著麥克風高聲獅吼,包房的茶几上,插著色彩艷麗、惡俗不堪的人造花……
只學貴族皮毛未懂貴族精神
按照上述貴族精神的特徵來看,純粹用財富的標桿來衡量,只有富人和窮人,沒有貴族。然而如今國內對於貴族的理解是:擁有高檔住宅、豪車、美女如雲、消費歐洲奢侈品、子女入學「貴族學校」和出國留學等等,崇尚這樣的貴族式生活方式,更多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貴族生活。不是表現在人對精神和審美的追求,而是體現在揮金如土、綾羅綢緞、花天酒地的金錢主義形式上。貴族化中的「貴」,就是華麗、氣派、顯赫、奢侈等形式。傳媒傳遞給我們一種錯覺就是這種和真正的貴族文化毫不沾邊的虛榮和幼稚的形式氛圍。這種貴族文化實際是一種膚淺、粗糙的文化氛圍,充其量也只是土暴發戶的行徑,而說不上什麼貴族,他們對於這個社會沒有貢獻,相反甚至是破壞。
反觀美國,沒有人比華爾街的富豪更承擔得起「上流人物」的名號,但是他們如此謙卑謹慎,如此熱衷於回饋社會,你根本察覺不出來他們有多富有,他們掌握著多麼強大的權力和資源。準確地說,中國的暴發戶們對炫耀性消費的熱衷,還停留在美國19世紀中後期的思想水平上,那是一個真正紙醉金迷的「鍍金時代」。但是,美國的富豪從19世紀末就開始了反省,並於20世紀初建立了慈善捐贈的光榮傳統,這個傳統不但幫助美國成為一個安定繁榮的國家,還使它成為全世界科學與藝術的天堂。中國要花多長時間來建立這個傳統?
貴族精神需歷史傳承和培養
常言道「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中國富人們缺乏貴族精神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貴族傳統,「貴族」這個血統概念在中國自秦朝開始就已經不復存在。受益於「文革」結束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最近幾十年出現了一批富豪,但他們受到的教育中鮮有貴族精神方面的培養,即使有了錢,也不知道該怎麼回饋社會。此外,經濟畸形發展導致的惡果之一就是貧富差距擴大,拜金主義思想盛行。在此社會背景下,不少人把權貴、富有、體面等同於貴族,實則是只學貴族皮毛,不懂貴族精神。沒有幾代人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和歷史傳統熏陶,只為分數而忽視責任感、正義感等高貴品質培養的應試教育,社會上流行的功利主義財富觀,這些共同造就了中國式的偽貴族。
平民時代人人可學貴族精神
中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貴族,如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作為世家貴族的他們,很多舉動都為後世所傳頌。但後來由於中國長期處於中央集權的帝王專政時期,擁有自己封地的貴族階層被徹底消滅,貴族精神也被外儒內法的「醬缸文化」所淹沒,消亡殆盡。
貴族精神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閒奢華的生活,而是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在平民時代之中,這些貴族精神其實不再是對少數精英的要求,而是對所有公民的要求。
那麼,在一個沒有貴族階層的平民時代,如何重建貴族的精神?如前所述,所謂的貴族精神,就意味著教養、責任、勇敢等高貴品質。教養意味著每一個人不僅要關注自己的物質利益,而且要有精神和品質的追求。責任是指不僅要對自己負責,追求自己的私利,而且要有擔當,承擔起公共責任。這些都是通過教育可以慢慢熏陶的,當傳媒不再刻意炒作追捧「京城四少」名號和他們與女明星風花雪月的故事,當我們的教育真正重視高貴品質的培養,當社交圈子裡遇到的多是彬彬有禮、有責任感有教養的人,貴族精神也就有了生存和延續的土壤。別忘了,「京城四少」的名號是社會和傳媒給封的,而貴族精神的缺失從根本上來說也不只是富人們的問題,沒有真貴族立足的土壤,何來貴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