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七國集團需要對外顯示團結一致的時候,美國卻沉不住氣了,蓋特納在G7馬賽會議上發飆,將此前對歐盟的不滿一古腦發洩了出來,認為歐盟要為當前的信心危機負責。蓋特納自有他的道理。當羅馬和雅典手忙腳亂地談判救助計劃時,整個歐洲都在燃燒。原來默不作聲的芬蘭開始對救助條款「雞蛋裡找骨頭」,各成員國在審批通過第二次救助計劃問題上也都按兵不動。無怪乎巴克萊的首席歐洲經濟學家朱裡安?卡陸(JulianCallow)指出,「9月份將決定歐元的未來。」鑒於當前經濟政策挑戰的複雜性,歐央行及歐元區內容意見出現分化,倒也可以理解。
四、手忙腳亂解決不了當前問題。在美國,奧巴馬總統提出了新的預算法案,如果國會通過,將會有新一輪財政刺激計劃出台。但是,對於肩負沉重社會福利負擔的歐洲而言,是否能夠效仿美國呢?英國似乎正在研究出台更多非常規的貨幣刺激措施,而這又是歐央行的強硬路線者們最痛恨的手段,倒不是因為歐央行懷疑貨幣刺激政策的有效性,而是歐央行的專家們,包括特裡謝,一直堅信,歐洲當前最需要更嚴厲的手段,迫使那些不法成員國嚴格遵守財政紀律。但問題是,時間已經不多了,而歐盟和歐元區內部的政治決策程序無疑又是極耗時的。目前,歐央行正在設法減輕其肩上的負擔。其中一種可能,就是將歐洲目前的救助基金——「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轉給一家銀行。有關官員表示,這樣做無需17個歐元區成員國專門立法通過。
五、歐元區無序解體將拖垮歐美經濟。瑞銀也選擇這個時候過來湊熱鬧,發佈了關於歐元區崩潰的成本預測報告,指出弱國離開歐元區後第一年的代價是其GDP的40-50%,強國(如德國)的代價則是20-25%。瑞銀的測算方法和結果隨即遭致攻擊和否定。可是,如果考慮到大西洋兩岸經濟的緊密程度、世界金融市場的脆弱程度以及亞洲經濟易受感染程度,瑞銀估算的代價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歐洲單一貨幣體系的無序解體將是一次沉重打擊,受打擊的將不僅是大西洋兩岸經濟,也包括西方資本主義模式業已受損的形象以及美國和歐盟的全球聲譽和影響力。經濟模型顯然也無法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