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網報道,我們常說,看到了孩子,就看到了希望。隨著諸多新聞事件的曝光,提起孩子,我們此時又多了一份失望,多了一份沉重。
赤裸的嬌嫩身子,被油漆潑成「青面獸」的臉龐,面對鏡頭豎起的中指,「派出所就是我家開的」狂言,還有「我要玩你全家」的警告……這樣的現實,讓我們不禁發問:這究竟是誰家的孩子?是中國人的孩子嗎?他們是出生在曾千百年來不斷警示「苟不教,性乃遷」,並且發生過「孟母三遷」、「斷機教子」、「擇鄰而居」故事的中國嗎?
伴隨孩子豎起的中指,倒下的是孩子心中「孝悌之義」。我們不必再去苦苦追究孩子的過錯,他才15歲。要追究的是,我們的心中少了什麼?多了什麼?要改正什麼?當然,這份沉重,並非所有的個體家庭可以負載。我們的整個社會都應該反思。
以德育人關鍵在於教育興邦。還好,我們還有一個寧陝。早在1904年我國的《初等小學堂章程》中就有言:「國民之智愚賢否,關國家之強弱盛衰」;早在1986年《義務教育法》中就確立了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國家大法。如今,一罐鹹菜,讓縣委書記下決心全縣實行免費教育,15年,從學前到高中畢業,全免費,為此這個國家級貧困縣要拿出40%的財政收入,錢不夠,賣掉政府辦公樓……還好,至今無人公開說他們是在作秀;還好,至今還沒有哪個城市說「鴨梨山大」;還好,社會各界好評如潮。
也許,大家都知道,這是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的希望。
這裡就是縣城?記者到達陝西寧陝後曾產生這個疑問。在這個縣城,無論你朝哪個方向走,不出20分鐘就會被大山擋住,因為秦嶺遮住縣城半邊天。就城市硬件設施而論,這座縣城不如濟南的一個鄉鎮。
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卻在今秋做出驚人之舉———率先在全國貧困地區實現學前到高中15年免費教育,為此每年要投入近40%的地方財政收入。
與先前推行免費教育的幾個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寧陝免費教育更具現實意義。一個貧困縣都能實現免費教育,是否意味著免費教育可在全國推廣?日前,本報記者赴陝西安康市寧陝縣進行了採訪。接受記者採訪時,寧陝地方官員表示,不願讓其他地區尷尬,更擔心免費教育被指責成作秀。
改革從一罐鹹菜開始
縣委書記對學生捧著的玻璃罐產生好奇,打開一看全是醃鹹菜。學生說:「一周就靠這罐鹹菜下飯。」
9月20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秦嶺腹地的寧陝,這裡的經濟落後顯而易見,縣城最繁華的商場也就相當於濟南的一個社區超市。
置身於這種環境,就更難以想像,寧陝推行15年免費教育的底氣從何而來?
寧陝縣縣委書記陳倫寶告訴本報記者,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寧陝大量在外務工的農民返鄉。調查發現,返鄉的1258名農民工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竟有1021人。而通過對寧陝勞動力就業長期調研發現,具有較高教育水平的勞動力更容易找到就業崗位,收入水平也明顯較高,「這說明提高教育水平是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的有效手段。」陳倫寶說。
寧陝教育改革由此提上議程:2008年,免費職業教育;2009年,免費高中教育;2011年,免費學前教育。至此,15年免費教育大局已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