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新形勢下韓國對華投資有考驗更有機遇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2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兩國關系得以全面發展,其中經貿往來尤為迅速。隨之,韓國對華投資也出現逐年增長甚至出現過熱現象。1992年兩國建交時,韓國對華投資僅為1億美元,而2002年後,韓資企業大量湧入,到2004年投資額高達62億美元,創造歷史最高紀錄。2002-2007年間,中國佔據了年度韓國對外投資額排行榜榜首地位,2005年韓國對華投資在其對外投資額中所佔比例高達40%。但是,2004年以後韓國的對華投資逐年減少,到2010年末只達27億美元。韓資在中國似乎也面臨了考驗。

韓國對華投資在中韓建交以後迅猛增加的主要動因在於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中國成為了韓國理想的海外出口加工基地。也因此,韓國對華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領域。在世界各國的對華直接投資中,製造業投資比重由2000年的63.5%下降為2010年的46.9%, 而到2010年韓國的製造業比重仍在70%以上,遠遠超出其他國家。韓國對華直接投資的製造行業中,既有像服裝、紡織、鞋類、傢具等勞動密集型製造行業,也有電子、汽車、鋼鐵、化學等資本密集型製造業,幾乎所有的製造業類在中國都有了生產基地。相比之下,金融、保險、物流、流通等服務業領域的投資所佔比重不大。一方面的原因是韓國的服務業還不具備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國的服務業還存在體制機制上的障礙,並且搶先進入這個市場的外國企業和中國企業搶佔了市場。最近,易買得(E-Mart), 樂天(Lotte)等韓國商業流通集團也在紛紛開拓中國市場,但其成效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擴大內需政策,包括三星集團、LG集團在內的韓國企業,開始積極調整投資結構,著眼於開拓中國內需市場。韓國工商會所日前專門就韓國對華投資企業經營狀況展開了調查,據對來華投資的186個企業調查的結果,在今年的經營目標中進入中國國內市場居各目標之首(71.5%), 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其次(16.7%), 其他佔了11.8%。但是,雖然大部分韓國企業開始著眼於中國的內需市場,與大企業不同,韓國大部分中小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比重並沒有增加,還沒有成功攻佔中國內需市場,這又表現為經營狀況的不樂觀。許多韓國企業普遍認為中國的經營環境在基礎設施、員工的生產性、產品和服務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原材料價格上升、工資持續上漲、招工難、稅收調整、環保政策、產業結構調整等導致在中國經營的難度增加。

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中國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從低附加值產業向更高層次的產業遷移,加大自主創新,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另外,區域經濟發展佈局也發生了戰略性變化,從原先的東部沿海地區優先發展戰略轉變為東部沿海地區深化改革開放,振興東北、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等。

這種變化對韓國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廣大的中國內需市場以及內陸地區的開發開放是其重要的機會因素。隨著中國政府實施擴大內需政策,十二五期間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將會有一個明顯提高,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56,998億元,比上年增長18.3%,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超過了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其次,中國政府正積極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的梯度轉移,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區域產業分工格局,已成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務。

然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勞資沖突、外資政策的變化、中國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等因素是韓國企業面臨的挑戰和威脅。據韓國工商會所的調查,在今年的經營負擔種種因素中工資上漲和勞動關系居首(28.2%),原材料和零配件供應難其次(25.2%),隨後依次是競爭加大(11.7%),人民幣匯率不穩(8.9%),環保標准等政策變化(4.6%),對外資企業的差別待遇(1.8%),利息上升(1.8%),緊縮政策(1.8%),優惠政策取消(1.2%),其他(14.8%)等等。根據十二五規劃,中國計劃未來五年內將最低工資每年上調13%。中國政府又明確提出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說明利用外資由量向質轉變。此外,隨著中國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而且與世界著名跨國企業的競爭也非常艱難。

應對這種變化,韓國必須在中國進行有效的投資,成功攻佔中國內需市場,實現兩國企業雙贏的目的。為此,下面建議幾種方案。

第一,加快韓國製造業向中國西部進軍戰略的步伐。要充分發揮韓企的優勢,進一步強化在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力。這不僅有助於韓國,也有助於中國推動產業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為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加工貿易產業、加大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力度,中國政府在中西部建設一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地,繼續實行對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從產業發展階段看,向中西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有助於加強中韓兩國企業的戰略合作、最終實現共贏。

第二,優化投資結構,加大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的比例。為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中國政府在著力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面對中韓經濟合作正在從互補逐步走向競爭這一形勢,中韓經濟未來的合作方向將轉為新興產業,在這新領域互惠合作的空間廣闊,例如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智能電網等。

第三,加強中韓兩國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韓國中小企業近期的經營環境不容樂觀,這可以通過與中國中小企業的合作來加以解決。與三星、LG等大企業相比,韓國中小企業還不具備在中國單獨籌劃、營銷、銷售的能力。而中國的中小企業也夾在外資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之間,得不到必要的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不得不為之苦戰。韓國中小企業的創意和技術若能與中國中小企業的銷售網絡等結合在一起,應該能夠創造出相生共贏的商業模型。

第四,加快韓國工業園區的建設步伐。目前,以山東等地為中心,形成了以韓國企業為主的工業園區,重慶兩江新區中韓產業園也已開園。工業園區作為建立產業集群、推動工業化、城市化的重要載體,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而韓國企業可以通過工業園區緩解因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而帶來的沖擊,享受物流服務、銷售等方面的諸多便利。

總之,韓國企業若能主動適應環境變化,積極挖掘新的投資機會,必能在中國大展拳腳,成功開拓市場。

      責任編輯:東風
證券公司稱「只有韓元升值股價才能上漲」      [2011-09-28]
儲蓄銀行獲評級 優良機構達40多家      [2011-09-28]
韓國「共生政策」1年催生117個子公司      [2011-09-28]
韓國國策研究機構每月均有黑客光顧      [2011-09-28]
韩银行资本扩充基金已回收三分之一      [2011-09-28]
韓國製造業景氣指數墜入低谷      [2011-09-28]
中國記者代表團訪問韓國《亞洲經濟》      [2011-09-22]
香港菁英會主席洪為民:亞洲經濟社會轉型對青年人更重要      [2011-09-15]
韓國《亞洲經濟》報社攝制組走進河北鄴城      [2011-09-14]
韓國各商家推出中秋禮物大交換活動      [201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