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我們與70年前中國青年的一些思想片段相遇了。他們的面目早已淹沒在歷史中,但他們的思想火花及其中拳拳的家國情懷,凝固在紙上,今日得以返國,得以進入我們的視線。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近日中山大學圖書館收到日本國會圖書館歸還的一批原嶺南大學藏書,共計40本,均為1939年至1941年間嶺大的學士學位論文。專家分析,這些論文是當年日本情報機構所挑選,涉及中國的交通運輸、經濟建設、政黨政治等,因其具有情報價值而被掠回日本國內。
此次歸還自有其價值。它開了二戰以來日本歸還戰時掠奪中國書刊資料的先例。更重要的是,它開了一扇窗——我們被激發出一種好奇的目光,來打量前輩青年思想的吉光片羽。
這些論文均用毛筆或鋼筆正楷謄寫,每本篇幅約為四五萬字,引用的註釋平均在20個左右,平均參考書目在10本左右。可見,追求學問的態度是嚴謹而虔敬的。西南聯大的掌故,引述評議者眾,但須知那並非國難當頭時,中國學問精神的全部。至少在嶺南,此種精神亦可見到。
許多論文有明確的時代擔當,如:《我國戰時經濟設施的檢討》、《我國抗戰經濟政策論》、《中國交通建設之趨勢》。另一些則眼光敏銳,如:《中國共產黨之研究》、《西藏外交問題》、《國社黨治下之德國外交》。題目涉獵之廣,則令人莞爾,如:《杜甫評傳》、《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物評傳》、《香港婦妻販賣問題》、《近代冰琪琳製造法編譯》、《肉豬普通病害之編譯》。
考察起來,這些論文中蘊涵著那個時代青年的理想與見識。社會學系學生分析國內社會思潮,稱:「中國沒有一個黨派可以單獨抗日。……雖然其中有極少數的分子與漢奸的言論與行動,但這無損整個的抗戰的目的與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