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T1運載火箭,將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文匯網訊】據中新社報道,「天宮一號」29日晚在酒泉成功升空,順利進入軌道,千里之外的香港同樣熟知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步伐,並以多種形式參與國家航天項目。
「求創新,體現自主精神」
「『天宮一號』升空及其後續與『神八』對接,顯示出中國在空間站建設中的自主創新精神。」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琿教授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他指出,「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建設空間站的重要一步,此前美國等國家在國際太空站計劃中一直沒有邀請中國參加。
「天宮一號」與神八飛船若成功交會對接,標誌著中國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但中國不是沿著美、俄的老路走下去。」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容啟亮教授說,中國採用全新的技術,所需資源減少,效率、安全性均大為提高。
「快而穩,發展不忘安全」
美、俄用數十年完成的航天工程,中國在十幾年內就做到了,人們再次驚歎於「中國速度」。但容啟亮強調,中國探索太空始終以穩步發展為原則,每項技術均反覆測試,載人航天工程更是安全至上。
理大副校長衛炳江教授認為,中國航天事業進步,對世界科技發展作出貢獻,有助鼓舞年輕一代投身。他又指,國人要避免盲目自大,畢竟中國航天事業起步晚,現在努力追趕,與美、俄仍存在很大差距。
衛炳江表示,發展航天事業涉及對科研拉動作用明顯,尤其對於有人才、有國際合作經驗,但缺乏成果轉化平台的香港而言。
港專家實驗有望上空間站
香港與中國航天事業的關係不僅停留在憧憬與祝福,近些年亦愈來愈多地參與其中,貢獻創新理念與科研成果。
林琿今年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太空科學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負責對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進行評估,提出建議。林琿表示,他還將為推動中國開展太空科技領域的多邊國際合作出一份力。「和平利用外太空,將爭取到更多朋友。太空科技的龐大開支和安全問題,也需要中國與更多國家展開合作。」
理大的科研人員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多個項目,涉及醫療、生物醫學、紡織及製衣、地理信息學等領域。衛炳江介紹,該校研究團隊有份參與研製「嫦娥三號」月球車取樣。去年底,理大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宣佈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發探月工程所需的精密儀器,實驗室牽頭人之一正是容啟亮教授。
而「天宮一號」發射前夕,有香港學者收到中國科學院的信函,讓他們提出感興趣的天文學、物理學、生命科學等項目,未來有可能在空間站展開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