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刊指中歐債券難解歐債困局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比起歐洲,中國國內應該是一個更需要用錢的地方

【文匯網訊】歐債危機越演越烈,同時要求中國介入的呼聲也愈發高漲,就此,美國時代雜誌網站刊文指出,中國通過向意大利注資或者創造中歐債券的方式介入歐債危機的想法雖然看起來可行,但實際上並不具備可操作性。中評社編譯文章如下:

中國目前更大的關注是如何將巨量的資金儲備用到國內,而且甚至德國也不會願意以犧牲自己為代價拯救歐洲。

這周坊間流傳著諸多關於中國是否會強勢介入到歐元區的議論,向意大利注資或是一種可能性,此舉能夠使得歐洲整體的救助帳單還看得過去,同時還能提振市場信心。

另一個主意是創造一種中歐債券,不同於那種遭到德國與希臘這兩個熱鍋上的國家反對的,只有歐洲參與的債券,中歐債券能夠通過提供比美國債券更為優厚的利息將富有的中國拖到同一條船上。再加上德國經濟的權重,這種債券可以為精明的北京提供低風險的交易。

雖然看起來很美,但是這並不會成為現實。中國手上固然有足夠的現金(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去打開局面;同時似乎還有著強烈的興趣力挺全球市場的流動性,但是筆者從一位區域銀行家、經濟學家和香港政客的口中,得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首先,節儉的中國人民在用自己國家的存款去救濟鋪張浪費的歐洲人這點上並不熱心,同時北京也已經承受了足夠多的壓力催促它花更多的錢在自己人民身上。中國政府和主權基金同樣不買這個帳,部分可能源於中國並不如人們想的那樣對歐洲債務敏感。

歐洲消費者並沒有在中國的出口中佔據太大份額,這就不能提供足夠的反衝。至於歐元區債務能夠提供的利好,匯豐銀行副主席史美倫表示,只有當歐洲銀行系統真正觸底的時候,才能出現更有利的協議。

德國對這樣一個交易不感興趣也有著自己的原因,如果中國對中歐債券的購買是以犧牲投資德國債務為代價的話,德國借貸成本將增高,而這無疑會傷害到德國的經濟。

這樣的話,場上沒有哪個真的交易者能從中獲益。當然,中國確實能夠獲得一個利好——將自己的地位提升至全球金融參與者,但是當你有著十數億的人民不休地在等待著提升生活水平時,關於下一場金融及時雨的事就要三思而後行了。

      責任編輯:苗笛
2萬億注資緩歐債 德直斥愚蠢      [2011-09-29]
歐債危機近乎失控 IMF和世行吁迅速行動      [2011-09-25]
美媒:華進逼歐敗退怨歐洲自己      [2011-09-23]
英報:解歐洲危機 新政應左傾      [2011-09-23]
標普下調意評級 歐債風險加劇      [2011-09-20]
外媒稱IMF向希臘發出最後通牒      [2011-09-20]
希臘承諾採取新緊縮措施擺脫債務危機      [2011-09-20]
大選年臨近 歐債遇政治博弈      [2011-09-19]
歐盟財長會未敲定救助希臘方案      [2011-09-19]
人民日報:中國應投資歐債嗎?      [201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