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10月3日報道,經濟復甦緩慢、失業率高居不下和債務危機蔓延的危險,讓美國國會山再次選擇從海外尋找「替罪羊」。美國參議院3日將就有關人民幣匯率的法案進行表決,以「懲罰」所謂中國操縱匯率的行為。
世界經濟進入「危險區域」,歐美債務危機不見起色已經拖累新興經濟體。專家指出,美國一些議員以人民幣匯率為借口向中國施壓,既不能解決美國的國內問題,也無益於世界經濟的復甦;同時,建議中國國內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
人民幣升值有目共睹,美國借口搞保護主義
這項提案的發起人之一,參議院民主黨領導人裡德稱,對法案獲得通過很有信心。
該提案如獲通過,則美國財政部將必須視「匯率操縱國」壓低匯率補貼出口。一旦美國任何行業能夠證明因此而受到「實質性損害」,便可向這類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該提案還主張,將匯率改革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治理改革相掛鉤,進而可能否認該國市場經濟地位。
這項提案的參與者,密歇根州民主黨參議員斯塔比勞稱,「中國的『匯率操縱』直接影響了美國就業。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有益於美國就業市場,並且成本也不高。」
在對這項提案沉默兩周之後,美國白宮發言人卡尼近日表示,白宮正在「審視」這項提案。「儘管中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加快升值步伐。」
一些參與提案的國共兩黨議員稱,人民幣被低估了25%至40%,這使得中國公司在國際貿易中具有「不公平的價格競爭優勢」。但人民幣升值世人有目共睹,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累計升值達4%左右。9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6.36再創歷史新高。
「這是一個花樣。」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說,「就業率是一個國內問題,與薪酬、就業結構有關。人民幣匯率不是導致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美國應該反思自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衡接受「新華視點」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高失業率和經濟低迷一定程度上是金融危機和次貸危機的「後遺症」。IMF的一項評估報告顯示,人民幣快速升值不但會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無益於世界經濟。
美國參議院針對人民幣匯率的提案引起中方關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敦促美方不能因美方內部經濟問題而將人民幣匯率問題政治化,不要尋找借口對中國搞保護主義。
美國再起匯率「硝煙」也引發美國商業部門的擔憂。包括美國進出口商協會在內的51家美國行業組織聯合致信美參議院,反對此項法案。警告這會觸發「非建設性」的貿易戰。
「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2005年的時候,中國開始允許人民幣升值,不應該再說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了。如果一定要說中國是匯率的操縱國,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貿易順差仍比較大。」
寅吃卯糧顧左右言他,中國匯率成「犧牲品」
拿人民幣匯率問題做文章由來已久,雖然美國財政部歷來未將中國列為人民幣操縱國,但這種聒噪卻長期不絕於耳。專家認為,美國部分議員的舉動不但會影響中美兩國利益,而且會對艱難復甦中的世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引發嚴重的後果。
「主要是出於政治博弈,以匯率和貿易公平為借口表達政治意願。」社科院專家張斌說,「奧巴馬政府面臨的國內矛盾很多,醫改、就業,最關鍵的是久拖未決的經濟問題。」
美國債務危機是一個不可規避的難題:本想借兩輪量化寬鬆政策緩解經濟困境,卻不得不持續面對經濟數據疲軟、資金尋求避險推高美元指數、失業率高企的事實。8月初標準普爾調降美國信用評級,華爾街繼而爆發大規模遊行抗議「資本貪婪」,讓國會山「如坐針氈」。
「美國的根本問題是寅吃卯糧,依賴金融手段,過度負債。」社科院金融所專家曹紅輝說,「遇到挑戰就尋找『犧牲品』,而不從自身查找問題和解決問題,並非明智之舉。」
曹紅輝說:「事實一次次證明,一些國家貿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產業分工不同造成的,而人民幣升值並非解決美國內問題的靈丹妙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指出,「長期以來美國從中國進口低附加值、勞動力密集型的商品,卻限制對中國出口高附加值、先進的技術和產品,這相當於主動增加貿易逆差。」
蒙代爾認為,中國許多企業平均利潤率低,如果人民幣升值過快,將不利於國內經濟發展,反過來還將影響從別國進口產品。他說:「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和貿易順差,奧巴馬政府一定樂於看到中國購買美國貨物,由此可刺激美國出口,增加明年大選獲勝的籌碼。」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發表名為「敲打中國不可取」的社評,表達了對美國單方面採取的「極為危險的想法、一個壞主意」的擔憂。文章稱,關心全球貿易體系未來的人們,應該反對這項法案。尤其是在全球面臨金融危機、世界仍在為保持信心而苦苦掙扎的當下。
這種擔憂並非沒有緣由。巴西近日提議修改世界貿易組織法律,允許對來自「匯率低估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這類似於美國參議院該提案中擬議採取的單邊行動。
人民幣升值影響小企業,應對挑戰考驗中國智慧
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背後,是不斷加劇的貿易保護「魅影」。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世貿組織報告稱,未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將對全球貿易形成挑戰。
更值得關注的是,多國寬鬆的利率政策導致貨幣貶值國際流動性氾濫、人民幣升值壓力劇增將進一步加大國內宏觀調控難度;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輸入型通貨膨脹在所難免。
數據顯示,我國7月份CPI同比上漲6.5%,創下37個月以來新高。8月份漲幅雖有所回落,但全年穩定物價水平的任務仍然較為艱巨。
匯率波動讓中國眾多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生存困難。專家認為,近日浙江溫州部分中小企業主潛逃、企業倒閉等現象的背後,隱藏的不但有國內借貸渠道的問題,還有國際環境變化,企業無力應對的尷尬。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稱,中小企業的利潤率近乎低於貸款利率,人民幣如過快升值或是壓垮這些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國內國際挑戰複雜多變,加大了國內宏觀調控的難度,也更突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緊迫性和艱巨性。
控制物價水平抑制通脹仍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中國人民銀行30日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1年第三季度例會提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大,一些國家總用『匯率說』牽制中國,也正說明了我國過度依賴出口,經濟內生動力需要進一步加強。」陳鳳英說,央行同時強調,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穩定。
「從長期看,中國人民幣匯率政策將堅持主動性、漸進性和可控性原則,『以我為主』。」譚雅玲說,「人民幣還是要延續參考一籃子貨幣制度,提高政策制定的專業度、透明度。」
談到人民幣國際化問題,曹紅輝說,這是個漸進的、長期的、複雜的過程。當前,要繼續維護人民幣穩定,進一步增強人民幣的國際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