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金錢永不眠。對於赫然名列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富人們而言,情況更是如此。即便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的大環境下,超級富豪們手中的大把鈔票仍然不甘寂寞,四處尋覓獵物。
與一般人選擇投資標的有所不同的是,擁有自己上市公司的超級富豪們,可以直接選擇投資自己公司的股票,畢竟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自家公司的未來。
李嘉誠增持「上癮」
一個月內先後9次增持自家股票。全球資本市場一片淒風苦雨之中,「超人」李嘉誠的密集增持,再度成為華人資本市場共同關注的焦點。
9月22日香港恆生指數暴跌4.85%,李嘉誠逆市加倉,斥資1255萬港元買入14萬股長江實業(00001),持股比例提升至42.82%。
實際上,這已經是李嘉誠今年以來的針對長江實業的第27次股票增持行動。
短短4天之後的9月26日,李嘉誠再度出手增持和記黃埔(0013),當天累計買進49萬股,涉及資金2906萬港元。在完成此次增持後,李嘉誠在和黃的持股比例由52.41%再進一步,升至52.42%。
逾下跌,逾增持,幾乎已經成為全球股災中李嘉誠增持自家股票最為顯著的特徵。
今年年初至今,李嘉誠控股的長江實業累計跌幅已達32%,伴隨著公司股價的持續下挫,李嘉誠的增持步伐也不斷加快。
從5月份一直到8月底,李嘉誠先後出手18次,動用資金近3.6億港元,買進長江實業約339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入8月份長江實業的股價出現加速下跌之後,李嘉誠明顯提高了增持的頻率,僅8月一個月其增持長江實業股票就多達11次。
對於長江實業的投資者而言,大股東的密集增持並不顯得意外。2010年全年,李嘉誠就曾陸續增持長江實業多達76次。
進入2011年之後,長江實業的股價從年初超過137元的高位一路下探,但直到5月16日,李嘉誠才首度出手護盤,而且其買入總量僅為11萬股,涉及資金1273萬港元。
儘管在長江實業今年的業績發佈會上,李嘉誠再次表示將在適當時機增持自家股票,但一直到5月上旬,市場仍未看到其增持公司股票,這一反常現象也令投資者頗為意外。
可供對比的是,早在去年3月30日舉行的業績發佈會上,李嘉誠曾表示因為目前的市盈率偏低,將繼續增持公司股份。
第二天,李嘉誠便出手增持92.5萬股長江實業,成交均價100.276港元,持股比例由41.72%上升至41.76%。
香港富豪集體出手
實際上,弱勢之中積極增持護盤已經成為香港市場的一大亮點。
根據香港聯交所提供的交易數據顯示,僅9月26日一個交易日,H股市場就有包括李嘉誠在內的四名富豪增持自家股票。
數據顯示,繼9月22日暴跌之後,香港恆生指數26日再次出現大幅下跌,盤中一度突破17000點的重要整數關口,跌至16999.54點,創出近兩年零四個月以來的新低。
暴跌之下,必有勇夫。
當天除李嘉誠增持和黃外,郭氏家族增持新鴻基地產(00016.HK)16.5萬股,動用資金1475.6萬元。而此前的9月22日,恆生指數暴跌當天,郭氏家族同樣「該出手時就出手」,拿出7869.2萬港元,一舉增持新地80萬股。
與李嘉誠相比,郭氏家族今年上半年的增持動作同樣不多,6月29日,郭氏家族才首度出手,加倉108萬股新地股票,成交均價111.34港元,此次買入已經是該家族繼去年4月以來的首度增持。
在9月22日暴跌之中挺身而出的還有利豐(00494.HK)副主席馮國綸,其當天買入164.44萬股,加上9月20日買入的15.6萬股,三天內,馮國綸累計買入利豐逾180萬股,動用資金2315萬元,持股比例則隨之升至31.7%。
此外,9月26日米高·嘉道理增持大酒店(00045.HK)25.05萬股,動用資金266.5萬,而內地富豪孔建岷則增持合景泰富(01813.HK)36.7萬股,動用資金98.9萬。
有意思的是,同為香港超級富豪的恆基地產(00012.HK)主席李兆基,增持自家股票卻是另一種風格。
數據顯示,李兆基的增持行動主要集中於上半年,其最近一次增持發生在6月30日,當天李兆基買入27.8萬股恆地,平均作價49.79元,涉及資金1384萬港元。
自今年3月以來,李兆基的增持總量超過2.285億股,而此前他在恆地4月份發佈的一則通告中曾表示,未來將增持2.284億股公司股票。在7月初完成上述承諾後,李兆基便沒有再度出手增持。
儘管被外界稱為「亞洲股神」,但過早出手增持還是讓李兆基遭遇資產大幅縮水的尷尬,據粗略計算,其截止到6月底的市值即縮水逾20億元港幣。
雖然股神李兆基的「抄底」並不成功,但卻不妨礙港股大佬們加入增持大軍。
有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截至26日,H股市場一共有78家公司進行了累計多達405次的回購增持操作,動用資金超過16億港元。
弱市之中,除了頻繁增持自家股票外,尋找抄底目標同樣是超級富豪們的必修課。
深圳中航股份(00161.HK)就是李嘉誠除自家股票外最醒目的增持目標,8月26日,李嘉誠以每股3.599港元的均價增持該公司308.6萬股,涉及資金1110.65萬港元。
數據顯示,僅在今年8月份,李嘉誠就曾先後5次增持深圳中航,持股比例也隨之升至10.67%。
今年6月初,在李嘉誠和李兆基雙雙大幅增持自家股票的刺激下,市場曾普遍預期港股已接近觸底位置,然而後續市場走勢令所有人大跌眼鏡。
進入8月份後,受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的影響,恆生指數加速下跌。而在大舉增持之後,超級富豪們的資產縮水情況同樣令人擔憂。
數據顯示,長江實業的股價從年初的125.70元,跌至目前的85.85元,跌幅31.70%,而和記黃埔的股價則從年初的84.20元,跌至目前的58.45元,跌幅30.58%。
李嘉誠目前分別持有長江實業9.92億股,和記黃埔22.35億股,如果不考慮今年以來的增持情況,上述兩隻股票市值縮水分別高達395億元和575億元。
頻繁增持卻伴隨著巨額的市值縮水,對於李嘉誠而言並非是什麼新鮮事。
記者調查發現,李嘉誠第一次大規模的增持股票行動開始於2000年,當年6月,其在數日內即斥資逾10億元,買入1200萬股長江實業股票,2001年李嘉誠再度出手陸續買進340萬股。
儘管李嘉誠在2000年6月開始增持時,長江實業股價處於當年低點,但此後市場卻沒能真正走出熊市陰霾。
伴隨著李嘉誠的增持步伐,長江實業股價一路下跌,直到2003年4月底,長江實業才真正跌至39.80元的底部位置,而此時,距離李嘉誠首度增持時的價格已近腰斬。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走勢低迷,但李嘉誠旗下另兩大上市公司電能實業(00006.HK)和長江基建(01038.HK)卻表現堅挺。正是這兩隻股票大幅上漲的市值,部分抵消了李嘉誠在兩隻地產股上所蒙受的損失。
或許正是因為看到了公用事業類股票在熊市中的突出優點,李嘉誠近年來數度出手收購全球公用事業類公司。
2010年7月,李嘉誠通過長江基建以57.75億英鎊收購了法國電力公司(EDF)經營的英國電網業務。今年,長江基建再次出手,買下英國最大水務公司之一的Northumbrian公司,涉及資金24.12億英鎊。
此外,李嘉誠還通過旗下Horizons Ventures以550萬美元,入股一家名為Magisto的以色列軟件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視頻編輯軟件開發,這也是李嘉誠繼priceline.com和電子書架KOBO之後,在IT科技領域的又一樁投資。
「我不會說現在肯定不買入股票,但如某股票的市盈率高,回報低,我一定不買。但長江、和黃我很有可能會買,多年來我只買不賣,那是值得的投資。」在長江實業2009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李嘉誠曾如此表示。
市場人士認為,李嘉誠在如今再度出手密集增持長江實業股票時,應該仍然持上述觀點,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同時還奉勸投資者,「千萬不能借錢入市」,這句話對如今的投資者而言顯然同樣有效。
相對於H股市場風生水起的大股東增持現象,A股市場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現象卻並不多見。
記者統計發現,2011年至今,滬市近930家上市公司中,出現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增持公司股票的上市公司僅有35家。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上述出現大股東增持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為中國石油、上海醫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等國資控股類上市公司。
與滬市主板相比,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無疑更為吝嗇。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深市主板今年至今出現大股東增持的上市公司,僅有冀東水泥等6家,而深市中小板則有14家,創業板這一數據至今仍為0。
「現在出來增持的基本都是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對他們來講,面子比票子更重要,但民營控股的上市公司就完全不一樣了。」上海某私募人士對上述現象坦言。
在其看來,「就算民營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對未來有充足的信心,在市場整體市盈率下移的時候,他們有時候也會選擇減持,更何況很多企業上市以後業績往往就開始向下走。」
令人擔憂的是,A股市場一方面缺乏大股東積極增持的有利信號,另一方面大小非減持的現象卻屢見不鮮。
數據顯示,僅深市中小板,今年至今披露的股東減持公告就多達117份,深市主板披露的減持公告更是多達122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