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證券報10月1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1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為6.1%。記者14日就此專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
記者:今年以來,國家在調控物價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從今天公佈的CPI數據來看,您覺得這些措施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周望軍:物價走勢拐點已經出現了,後期將高位趨穩、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大。出現物價向下的走勢有兩大因素:一是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二是翹尾因素快速消退。
自去年11月17日國務院出台穩定物價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通力合作,對物價調控非常重視,力度前所未有。
這些措施,對於控制物價,緩解通脹預期,保障民生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7月份以來,翹尾因素快速消退:平均每個月下降0.6個百分點,將帶動月度價格環比指數逐步回落。
記者:環比指數回落,是否意味著控制通脹的壓力在逐步減輕?
周望軍:豬肉價格將穩中有降,但現在還有不少新漲價因素。首先,長期積累的價格矛盾要適時梳理,包括資源性產品價格要理順。受成本上升和供求關係等因素的影響,明年蔬菜和粳稻價格可能還會小幅上漲。第二個是工業消費品漲價問題。工業品價格漲幅由負轉正,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記者:國際經濟不景氣,對我國穩定物價總水平也帶來較大壓力吧?我們該怎麼來應對?
周望軍:中國將長期面臨輸入型的壓力。全世界的政府負債45萬億美元,相當於2010年全球GDP總和。政府債務最多的是美國,數量相當於全年的GDP,日本政府負債是它的GDP的兩倍。最近,歐盟的債務危機也在不斷發展。在發達經濟體沒有解決他們的負債問題,實行超低利率,濫發貨幣的情況下,全世界都面臨通脹危險。
按照中央的要求,物價上漲要與經濟增長相匹配。經濟不是越高越好,物價也不是越低越好。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應對物價上漲壓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最低工資標準每年應至少增長10%。此外,還要綜合採取控制貨幣、發展生產、保障供應、搞活流通、加強監管、安定民生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