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印度媒體近日出現論調,將印度的高通脹歸咎於中國。印度媒體日前稱,印度製造業25%的進口物資都來自中國,此外,印度進口的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商品也來自中國。印度媒體據此認為,印度高水平通貨膨脹背後有「中國之手」在推動。
據印度《經濟時報》10月15日報道,中國2011年7月出口商品的價格上漲了10%,遠高於其國內9月份6.1%的總體通脹率。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的德布羅伊(Bibek Debroy)教授稱:「由於印度多數進口產品來自中國,中國國內高漲的非食品價格正通過貿易推高印度的物價。」
報道稱,中國的人民幣在過去6個月中升值了15%,助長了其勞動力成本,使其產品變得更加昂貴。報道還聲稱,不僅是印度,幾乎整個世界都在感受著中國出口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4日發表的報告中對中國高通脹對其他國家的影響進行了更廣泛的分析。
該報告評論說,中國巨大的供應量和需求量可以對地區產生意義重大的意外效果。這種輸入性通脹整體上推高了輸入性成本、利息和薪水,使抗擊通脹的貨幣政策失效。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此前指出,中國長期以來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會有一個不斷的調整和轉變。「十二五」期間,中國強調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從過去比較多的依賴於能源和資源的物質消耗轉向更多的依賴科技進步、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加強管理創新這樣的發展方式轉變。
他強調,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自然演進過程的。發展的方向是確定的,但是發展要延續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優勢勞動力成本低、素質不斷提高的態勢會延續。說這個過程的演進是中國輸出了通脹,如果不是出於一些誤解的話應該是無稽之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