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光明日報報道,近日,「默科齊」一詞像旋風一樣席捲歐洲,成為歐洲媒體最流行的時髦詞。「默科齊」是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姓氏組合,意指德、法在應對歐洲債務危機中不經過民主程序,獨斷專行,與歐盟其他成員漸行漸遠。「默科齊」的流行,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歐盟及其他成員對德、法在應對歐債危機時「爭權奪利」的不滿和失望。
此間有識之士指出,歐債危機早已不僅僅是債務危機,它更多反映的是歐盟的制度缺陷,是一場政治危機。如果處理得當,這場危機可以成為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契機。反之,歐盟則可能陷入倒退。希臘債務累計為3700億歐元,僅為歐盟GDP的2%多一點。應對金融危機時,德國一家的救助計劃就達 5000億歐元。從債務規模看,歐盟完全有能力扛起希臘。那麼,為什麼希臘債務還能將歐債危機攪成一團混水?其主要原因恐怕是歐盟的制度缺陷。
首先是政出多門。目前至少有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薩科齊、歐盟「總統」范龍佩、歐盟主席巴羅佐、歐元區主席容克、歐洲央行行長特裡謝和歐盟經濟與貨幣委員雷恩等7位政要在負責應對歐債危機。如果他們真能齊心協力,倒也不是壞事。但現實是各有各的主張:德、法主張趁機建立歐盟「經濟政府」,由范龍佩任主席,協調各成員國的經濟和預算政策,結束歐盟財政和預算政策「兩張皮」的現狀;巴羅佐主張發行「歐元債券」,由經濟強國為經濟弱國提供擔保,使弱國能獲得廉價貸款,非歐元區的歐盟成員也應出力;容克傾向於債務重組,減免希臘債務60%,使之獲得重振經濟的能力。
其次是歐盟的決策機制缺陷。歐盟委員雷恩主張先改革歐盟預算和經濟政策的表決機制,取消現行的「一票否決制」。否則,其他措施都不會奏效,歐盟在應對重大挑戰時,仍不會有快速反應的能力;歐洲議會強調要按歐盟的程序辦。應對歐債危機,理應先由歐盟委員會提出政策建議,再由歐盟成員國相關部長會議討論通過,經歐洲議會批准後執行。他們提出,雷恩應擔當起「歐盟財長」的角色,並主持歐盟財政和經濟部長會議,反對德、法提出的「建立經濟政府」的主張, 認為德、法提出的方案游離於歐洲議會的民主監督之外,所謂「經濟政府」只是德、法主導下的「妥協機器」,在拿成員國的利益「做交易」。歐洲議會的主張得到波、匈、捷、保、羅、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東歐成員國的支持。波蘭還利用其歐盟輪值主席的身份,召集上述國家開會協調立場,反對在歐盟內部形成「雙速歐洲」,讓一部分成員國在一體化方面先走一步。
正是歐盟各種力量在政治上的較量,使歐盟遲遲不能決策,平添了國際金融市場、尤其是歐洲銀行對發展前景的擔憂。一些歐洲大銀行紛紛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又加劇了歐洲銀行資金的流動性不足。
法國、比利時合資的德克夏銀行因300萬歐元而面臨拆分,更使歐洲銀行如履薄冰。奧地利第一銀行近日自降身價,將其持有的希臘、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和意大利等面值為51億歐元的債券降值為35億歐元,將其持有的羅馬尼亞和匈牙利資產縮水13億歐元,以免重蹈德克夏銀行的覆轍。
此間專家指出,歐洲銀行間的交織度很高,德國銀行持有200億歐元希臘債券、法國銀行持有160億歐元希臘債券。這促使人們對減免希臘債務更趨謹慎,不想在銀行流動性趨緊的情況下貿然決策。在國際金融市場,希臘債券已貶值21%,估計還會繼續貶值。歐洲有8000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大銀行獲得資金後不敢借給中小銀行,擔心中小銀行持有太多「不良債券」,加劇中小銀行資金的流動性不足。
德、法領導人表示,要在下月初的G20會議前拿出應對歐債危機的方案。德、法方案能否有效應對上述政治層面和金融層面的挑戰,人們將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