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京華時報報道,10月10日,中國紅十字總會的官方網站上出現一則簡短消息顯示,曾任國家人口計生委副主任的趙白鴿接任王偉成為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偉改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兼職)。中國紅十字會的會長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華建敏。作為中國最大的公益性社會團體,中國紅十字會換將的消息一出即受到了各界極大關注。
王偉退居二線
昔日奧運功臣年齡到站
中國紅十字會在東城區北新橋三條的胡同西側,5層樓高,不時有工作人員忙碌地在樓梯上上來下去,前往各樓層的辦公室內遞送各種文件。對於原常務副會長王偉的退居二線,很多工作人員並不感到奇怪。「真不是像外界傳聞的王會長是因為那個20歲的炫富女孩而退下來的,他確實是因為年齡到了。」一名工作人員解釋。
王偉生於1950年,今年已經61歲,到了省部級官員退居二線的年齡。王偉是在2009年9月中國紅十字會第七屆理事會上當選為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當時他是作為北京奧運會的有功人員來到中國紅十字會,之前他還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副主席,躋身為省部級官員。
在王偉身邊工作過的人對他最直觀的印象是「儒雅」,他帶有比較濃的書卷氣息,待人特別有禮貌。
從王偉的官方簡歷上能夠看到,他曾經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擔任過聯隊指導員,1978年9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後赴美深造,曾擔任過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北京奧申委秘書長,北京奧組委秘書長、黨組成員。
瞭解申奧工作的人都知道,在北京申請主辦2008年奧運會的工作中,王偉功不可沒,他熟練的英文和對歐美文化的瞭解對幫助西方國家理解北京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在北京奧運會籌辦期間,王偉作為秘書長也起到了「老黃牛」的作用,除了帶領奧組委組織處理日常的繁重事務外,他還參與到了北京奧運會前後的大量外事接待工作。王偉在奧運會期間的工作得到了國際奧組委的肯定,目前他還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顧問。
在今年因「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引發的中國紅十字會信任危機中,王偉也曾主動向媒體解釋,但由於此次「信任危機」是因民眾長期以來對紅會以及官辦慈善公益機構的不瞭解而積累的情緒總爆發,王偉當時就事論事的解釋也將他推向了風口浪尖。
紅會信任危機趨於平淡後,王偉開始帶領紅會嘗試和公眾主動交流,推動紅會捐贈信息的公開透明,一直在籌備中的紅會捐款查詢系統在事件不久便上線運作。雖然這個查詢系統仍然有不少問題,如設定查詢年限、捐贈額、對同姓名捐款人的信息不全等,公眾和媒體仍然看到了紅會在公開和透明方面表現出的誠意。
趙白鴿接掌紅會
注重人性化工作的學者型官員
在9月舉行的中國紅十字會理事會上,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副主任趙白鴿當選為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目前,紅會掌舵人平穩交接,趙白鴿已經開始了緊張的日常工作。10月11日上午,她接待了由30多名中央黨校省部班學員組成的考察團,到位於清河的北京市999緊急救援中心調研,這個耳熟能詳的999,正是紅十字會承辦急救服務的平台,高效運行近10年,中午,她又馬不停蹄地回到會裡,召集了兩個重要會議。
很多紅會的工作人員都是在十一上班之後才見到新任的常務副會長,雖然對她還並不是很瞭解,但經常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1952年出生的趙白鴿是一個典型的學者型官員。她的官方簡歷顯示,趙白鴿出生於江西,籍貫河北,1981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獲生物醫學博士學位。
記者瞭解到,趙白鴿的人生道路其實多有起伏。在青少年時代,「文革」中父母被打倒,自己也被下放至農村,與最基層的農民打成一片,還在碼頭當過搬運工人;「文革」後考上研究生,之後到劍橋深造讀博士;她曾經在美國工作多年,1998年回到國內,並進入中央政府部門工作。
趙白鴿經常參加在海南舉辦的中國改革國際論壇,發表對中國改革、發展和人口問題的看法。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財富全球論壇、世界生產力大會上,也能看到她作為中國高級官員發表講演。從她發表的講話中可以看出,她對中國的改革發展有著深深的思索和強烈的責任意識。她非常重視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在人口計生委工作時,她主管過全系統的綜合改革,併力推計劃生育服務從內容到形式的轉型;和她接觸過的媒體記者也會為她的坦誠和「沒有架子」而感染。
此外,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趙白鴿對基層有著深刻的體認和感情,她本人也是一個公益事業的踐行者,特別強調給予脆弱群體更多的發展機會。她私下資助過多名女孩,重慶綦江一個苗族貧困家庭的三個孩子,在她的資助下避免輟學,其中兩個考上了國內知名大學。幾年前,她主持推動了大香格里拉地區的 「母嬰健康」公益行動,通過對邊遠地區產婦提供知識普及、救濟包捐贈等多種扶助服務,大幅度地降低了當地的母嬰死亡率。
觀察:紅會重塑公信力
公眾交流和體制改革是關鍵
趙白鴿接掌紅會後,最大的任務是如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重塑中國紅十字會的公信力。她的個人背景、作為女性的親和力以及注重人性化工作的現代行政意識和經驗,無疑對中國紅十字會渡過難關是一個加分。但也必須看到,中國紅十字會信任危機之困,讓任何一個掌舵官員必須直面多方面的挑戰。
中國紅會要重塑公信力,必須要兼顧歷史和現實兩方面的因素。紅十字會是1864年由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Henry Dunant)發起成立的非官方組織,他通過一己之力,喚起了世界對人道、博愛、奉獻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道德元素的重視和倡導。時過境遷,今天的紅十字會已經發展成全世界組織最龐大、影響力最大的人道和慈善組織。而現實的情況是,各國的紅十字會都與政府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國際上也並不被認為是一個單純的 「非政府組織」。
目前紅十字會在我國承擔著四方面的任務:1.重大災害中的救災應急功能;2.國家的重要民間外交功能;3.重要的公共衛生和健康促進功能;4. 民間公益捐贈和扶助功能。同時,在傳播人道精神、社會責任意識、志願服務等方面也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這一機構在功能上的複雜性和特殊性,使得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民間公益團體」、「慈善機構」甚至是「醫療機構」去看待它。而長期以來我國官辦慈善的體制和認識,也使得這個機構具有著強烈的政府色彩。正由於公眾長期以來對紅會的缺乏理解,當網絡上對其透明和公正產生質疑時,公眾對公益組織無瑕的道德預期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才匯成了一股「信任危機」的洪流。
而「信任危機」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公眾的理解和信任是任何一個具有公益職能的機構賴以存在的基礎。紅會想要成功度過此次信任危機,從短期看,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加強與公眾的交流和溝通,讓公眾瞭解和理解紅會的性質和工作,以服務公眾和社會的心態,小心謹慎地在各種職能中轉換角色。而從長期來看,紅會,以及其他歷史上形成的有官方背景的公益組織,都必須要進行體制的改革,在新形勢下建立起與政府更為廣泛、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具體於紅會而言,核心是如何通過法律的手段重新定位紅會的性質,平衡公眾預期和實際需求;同時理順總會和地方紅會、行業紅會之間的權責關係,畢竟在如此龐大又複雜的組織中,任何一個局部的失誤和過錯都將會被紅十字這個品牌而放大,並給紅十字抹上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