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頻頻就人民幣問題向中國施壓,一些美政商界人士高舉「貨幣失衡」大旗,劍指人民幣匯率,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不存在操縱匯率的情況,美國才是匯率的操縱者,不能用匯率市場化去應對美國的「政治牌」,否則會傷害到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中國沒有操縱匯率
10月14日,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宣佈推遲公佈最新一期《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這也意味著美方將把對中國是否「操縱人民幣匯率」的裁定報告推遲到2011年晚些時候發佈。
此前,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要求政府對「匯率被低估」的主要貿易夥伴徵收懲罰性關稅。
美有關人士稱,「中國的『匯率操縱』直接影響了美國就業。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有益於美國就業市場,並且成本也不高。」還有一些美議員稱,人民幣被低估了25%至40%,這使得中國公司在國際貿易中具有「不公平的價格競爭優勢」。
對於美方的指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經濟系教授雷達對記者說:「中國當然沒有操縱匯率,反倒是美方有操縱的痕跡。」雷達分析說,「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市場之一,匯率制度的選擇本來就是一國的主權,中國決沒有操縱匯率的行為。事實上,如果仔細觀察,美國才確有操縱匯率的痕跡,第一,正是美元取代黃金成為儲備貨幣,避免了黃金流出對美國資產儲備的影響,可以通過發行美元鞏固其資產;其次,美國還通過其他手段隱性操縱匯率,如美評級機構不斷降低他國的信用評級,這也是貨幣操縱的手段之一。」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記者說,美國對人民幣的壟斷體現在以人民幣的價格替代人民幣的匯率制度改革。美國官方在緊鑼密鼓地要求人民幣升值,製造輿論壓力形成人民幣升值的環境;美國成熟的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不斷地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主導和引導中國市場投機人民幣;美國的金融專業技術在海外市場拉升人民幣未來的價格預期,造成人民幣升值的外部條件。我們專業和技術的不足是我們面對美國人民幣「升值論」和「操縱論」需要警惕和反思的地方。
美方希望中國多承擔成本
美國緣何頻頻就匯率問題施壓中國?
「原因很簡單,美國希望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調整成本由貿易順差國來承擔。」雷達說,「在貿易失衡的情況下,如果採用金本位制,貿易贏餘方本來會出現通脹,價格會上升,而貿易赤字方會出現通縮,價格會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貿易結構會調整,美國希望通過施壓匯率,壓制人民幣升值的手段來讓中國這樣的貿易順差國更多地承擔經濟結構調整和貿易失衡的成本。」
譚雅玲認為,美國操縱匯率的最終目的是為扼制中國發展。「美國看似是針對人民幣的全球戰略圍剿,價格戰爭,但實際上是在全球佈局美國壟斷力和掠奪力。因此,探討當前的人民幣匯率焦點不能太局限、太短期、太簡單。」譚雅玲說。
中國不能迷失匯改方向
面對美國的指責和施壓,中國眾多業內人士均指出,美方所謂貿易失衡的現象並非源自人民幣匯率問題,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專業分工的差異化所致,事實上,近年來人民幣的升值,已使中國相當多的外貿出口企業蒙受損失。目前,中國迫在眉睫的任務是要明確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走向,長期堅持穩定的匯率政策,不能在外部環境的左右下迷失方向。
雷達說,人民幣匯率改革應遵循市場規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或會進一步升值。但人民幣匯率變動以及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都要遵循市場規律,還要與國內經濟的發展與結構調整相適應,從長遠來看,符合市場規律的匯率調整對經濟結構調整是有好處的。處理人民幣匯率問題,理當考慮中國切身利益,中國不應也不可能為金融危機買單,也不可能為當前美國經濟復甦步伐放緩買單,那種以單純損害中國經濟利益而形成的所謂平衡世界經濟之舉行不通,將對中國經濟構成傷害。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指出,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那種簡單地靠接受美國的訴求來修復中美關係,從而「化被動為主動」,倒逼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理想主義觀點對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是十分有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