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泰國洪水逼新手英祿「補課」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京報報道, 從7月中旬開始,泰國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災。截至21日,災害波及245萬人,342人在洪災中遇難。面對這場「國家災難」,「新官上任」的總理英祿麵臨重大壓力,並在救災、災區重建等問題上面臨著嚴峻考驗。

英祿上任未過「磨合期」

《紐約時報》刊文《泰國領導人:洪水呈現政治考量》稱,一些專家認為這場「百年一遇」的洪災正讓政壇「菜鳥」英祿麵臨挑戰。她目前仍未與自己的內閣成員度過「磨合期」,當洪水湧向首都曼谷時,她最初的反應缺乏「果斷」和「組織性」。

本周早些時候,英祿政府對洪災做出錯誤判斷,宣佈「最糟糕的情況已經過去,曼谷是安全的」,但曼谷北部和東部地區目前已經「水漫金山」。英祿在應對災難時表現出對國家大臣缺乏駕馭力,她的下屬常常發佈自相矛盾的聲明和指令。

此外,她還要應對與反對黨泰國民主黨之間的矛盾,以及飽受驚嚇和憤怒的民眾。對此,英祿只能無力地請求:「讓我們將政治放一邊,一起修復人民的鬥志。」

災難給政府「上了一課」

10月21日,《曼谷郵報》發表社論指出,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估計此次洪災造成的損失超過7000億泰銖,然而這項估算只是基於國家生產停止造成的財產和金融損失。人們更應該注意到大城府4座工業園關閉,以及洪水肆虐的25個府中,大量中、小型企業關閉,成千上萬的工人因此失業。

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要歸咎於不充足的洪水預防措施。如果政府有足夠的能力,大城府的4座工業園絕不至於淪落到如此境地。事實上,我們更應該質疑政府為何將這些工業園安置在那些洪災頻發的地域。

泰國過去也曾遭遇過嚴重洪災,但此前的洪災並未「橫掃」如此多的市區和工業區。這場災難給政府「狠狠上了一課」。泰國眾多的防洪減災部門在工作中「各自為政」,缺乏信息溝通,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又缺乏協作。防洪部門的無效工作讓國家在災難中的困境「雪上加霜」。

此外,洪水對大城府和華富裡府的歷史遺跡也造成了巨大破壞。僅大城府的一個城鎮就有7座古代廟宇,這些世界遺產如果在水中浸泡一兩個月,將遭到致命破壞。但目前政府卻無法提供足夠的預算和專家來解決這一問題。

政府急需重樹信心

泰國《國家報》刊文《政府必須反思國家策略》指出,洪災之後,政府的首要任務是重新振興經濟和重樹信心。

泰國的地理位置曾是吸引海外投資商的主要優勢,然而現在很多人開始質疑政府是否擁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和能力幫助他們應對自然災害,甚至懷疑政府連基本的災害預警能力都沒有。英祿政府必須想方設法恢復海外投資商對泰國的信心。

此前,英祿最初制定的國家政策是「平民政策」,例如提高最低工資待遇,通過削減購房和購車的賦稅來刺激經濟增長。但洪災之後,經濟增長可能將不再成為政府的首要目標。英祿麵臨的最大挑戰將是災後管理。大量企業的關閉和投資商對政府的質疑不僅造成大量工人失業,還必將影響整個泰國的經濟,英祿必須盡快恢復國家生產。此外,英祿政府還要應對大量不可預測的外部因素,例如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的經濟委靡。

如果英祿仍然堅持自己的「平民政策」,而忽視目前影響泰國經濟的各種因素,極有可能造成泰國經濟失控,那時她將自食丟掉選民的惡果。

我們無法一直阻擋住洪水,政府將決定曼谷哪些地區作為洩洪區,以便將損失減少到最低。情況非常糟糕。這是一場國家災難,我希望各方給予合作。

——泰國總理英祿20日說,當局不可能保護首都曼谷所有地區免遭洪水侵襲,並稱這場洪災是一場「國家災難」。

      責任編輯:陳大雪
洪水或入曼谷 英祿:國家危機      [2011-10-21]
英祿外交首秀 優雅謙和獲肯定      [2011-09-16]
他信:我不是英禄的政治包袱      [2011-08-24]
英祿就職式上為何手戴黑袖章?      [2011-08-09]
英祿獲泰國王御准 正式成總理      [2011-08-08]
溫家寶電賀泰國新任總理英祿      [2011-08-06]
泰國首位女總理英祿 從政82天登權力之巔      [2011-08-05]
英祿當選 成泰國首位女總理      [2011-08-05]
英祿料下周當選泰國首位女總理      [2011-07-29]
議員資格獲確認 英祿當泰總理穩了      [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