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鑒於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記者近日採訪了多名專家、學者,試圖從各個層面來解讀歐債危機的成因、演變和影響。
本期訪談人物是陳志敏(註:採訪在巴黎完成),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寫有《中國、美國與歐洲:新三邊關係中的合作與競爭》、《歐洲聯盟對外政策一體化:不可能的使命》等著作。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您如何評價中歐經貿關係
陳志敏(以下簡稱「答」):中國和歐盟經貿關係快速穩步發展,雙方已互為數一數二的貿易夥伴。在相當長時間內,中國在經濟上更多依賴於歐洲。2007年以來,歐洲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市場,也是中國先進技術最大來源地和外國投資的主要來源地之一。不過,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成為歐盟第二大和增長最快的海外市場。根據歐盟的貿易數據,歐盟對中國出口從2004年的484億歐元(約合673億美元)升至去年的1131億歐元(約合1572億美元),而同期歐盟對美國出口一直停留在2400億歐元(約合3336億美元)左右。此外,2011年7月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總額已經超過歐盟與美國的貿易總額。這意味著中國在當月已經躍升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目前,約3.3萬家歐盟企業在中國經營,2009年在華銷售額達1900億歐元(約合2641億美元)。
問:歐債危機對中國影響有多大
答:在金融市場方面,歐債危機引發的市場動盪對中國市場產生影響。但也不能誇大歐債危機對中國的衝擊,中國沒有太多的高風險歐債資產。在貿易方面,受影響較大的可能是出口導向型企業,這些企業由於歐美需求減少,經營環境會面臨困難。不過,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正在減弱。
問:有歐洲媒體曾談及中國出手「救」歐洲,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答:歐債危機爆發的時候,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如美國和日本,也都面臨高額債務,沒有多少可操作空間。據我瞭解,一些國際性的對沖基金則利用歐盟目前的困難大肆做空歐元從中牟利。而中國曾在2009年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500億美元,以加強該機構的貸款能力。基金組織的資金就有一部分被用來救助歐洲國家。此外,中國也向一些歐洲國家提供了雙邊支持,願與歐洲方面加強協調與合作。這是其他非歐盟國家不太願意也沒有多少能力來做的事情。
其結果是,歐洲目前面臨的金融困難以及歐洲對外部資金的依賴使得幾十年來中國對歐盟的單向依賴首次顯現變化,出現對稱化趨勢。但是,應該強調,中國不是「救世主」,也沒有能力充當這一角色。
問:歐債危機是不是也會促使中國經濟加速結構調整
答:歐洲經濟出現低速增長,市場可拓展的空間受到制約。中國出口的基數很大,很難再指望外部市場的大幅擴張,現在要依靠國內需求的增長。
應該看到,過去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存在問題,必須改變。如果外部環境比較好,可能我們不會去考慮改變增長方式的問題,但是外部環境不好,市場倒逼,反而使中國認識到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也是一件好事。
問:作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歐元目前正經歷著危機,這會不會促使中國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答:就我的觀察,近年歐美經濟形勢的變化使中國認識到,人民幣國際化有其必要性,通過人民幣結算來為對外貿易提供便利,也可以擴大人民幣的影響。
法國總統薩科齊有意在二十國集團框架內推動將人民幣納入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子,他可能是希望人民幣匯率浮動空間進一步增大。從長遠看,中國也希望人民幣在國際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我們也要考慮長遠目標和短期負效應之間的平衡問題。現在需要觀察各方能否就相關問題進一步達成共識。
問:您認為歐盟會走向聯邦制嗎
答:歐盟目前面臨的危機將聯邦化問題再次提上議事日程。不少歐洲人認為,歐洲需要建設經濟聯邦,把與貨幣聯盟匹配的財政聯盟補全,把經濟一體化做得更加全面牢靠。不過,我認為,這樣的經濟一體化只能發生在歐元區。其結果將在歐盟內部形成一個核心架構,將給現有的歐盟體繫帶來很大衝擊。當然,現在還無法想像,這樣的聯邦化一旦出現,將如何影響外交和防務等領域,即便是在歐元區內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