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闊別23年,廣東重啟農民運動會,20日至28日,第二屆省農運會於江門舉行。除了農民,「村改居」後仍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也可參加。組委會向全省各地市發出「英雄帖」,曾組團參加首屆省農運會,並斬獲獎項的深圳選擇了棄權。經省農業廳多次協調,最終深圳的農業企業派出代表,以觀摩形式出席,但不參加比賽。
組委會再三邀請深圳參賽
本屆省農運會由省農業廳、體育局、農民體育協會主辦,江門市人民政府承辦,副省長劉昆擔任組委會主任。組委會方面介紹,廣東首屆農運會是1988年在肇慶舉行的,之後由於種種原因,這一運動會未能得到延續。廣東省農民體育協會常務副主席梁鴻慶說,雖然如此,省內農民的象棋等單項體育賽事一直存在,而且每屆全國農運會都有派運動員參加。
時隔23年,為何重啟農運會?組委會方面說,這體現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有利於加快幸福農村建設。
7月13日,組委會舉行第一次新聞發佈會,公佈本屆農運會會徽、會歌、吉祥物、體育圖標等。在項目設置上,以現代競技運動和傳統民間表演為主。最終確定的8大項目包括籃球、乒乓球、田徑、武術、舞獅、健身秧歌、跳繩和9人制排球;內含47個小項目,包括搶收糧食進倉、抗旱提水保苗、集體奔小康接力賽等。
組委會方面稱,因此類大型運動會擱置較久,本屆在比賽項目設置上有意收緊,如廣東傳統的划龍舟等未被納入。
今年重啟農運會後,確定每4年舉辦一次,但第三屆舉辦城市還未確定。組委會向全省各地市發出邀請,至第一次新聞發佈會當日,除了深圳和珠海,全省20 個地級以上市和順德區都已確定派運動員參賽。對於兩個經濟特區的缺席,組委會方面有意等待,將最後一批報名時間延長至8月30日。
10月18日,組委會舉行第二次新聞發佈會,宣佈香港中西區婦女聯合會和澳門江門同鄉會將組隊參加健身秧歌表演(不計比賽成績)。至此,深圳成為粵、港、澳三地唯一的「釘子」。組委會方面說,多次向深圳發出邀請,但均被婉拒,「深圳說他沒有農民,但是他們的農業企業很多是鄉鎮企業,還是有很多農民的。」
深圳最終以觀摩形式出席
深圳和珠海,分列珠江口兩邊,在是否派團參加農運會一事上,步伐一致,形成「缺席聯盟」,引人注目。不過,在發佈會之後,珠海將深圳撇下,確定派團參加。
對於全省盛會獨缺深圳,深圳農林漁業局方面解釋說,自2004年「村改居」完成後,深圳已經沒有農民。「農運會是農民參加的,我們不搞形式主義,所以不參加。」
組委會方面介紹,參賽運動員要求具有廣東省的農業戶口,但「村改居」後仍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也可以報名。事實上,組委會在其官網上公示的運動員名單中,有相當部分參賽者的職業不是農民,有醫生、教師和工人等。
談及深圳的缺席,江門市委宣傳部一馮姓科長表示不解,其他地市代表也議論紛紛,成為發佈會席間談資。組委會方面坦承,由於間隔較久,舉辦第二屆農運會面臨著各級政府與領導認識問題,還有農民體協機構不健全問題。為此,今年省政府已要求各地市都要成立農民體育協會。
儘管如此,深圳農林漁業局仍堅持不派團參賽,亦未組建協會,「我們都沒有農民了,就沒必要成立協會,況且協會的經費誰來出?」該局如是說。
10月19日,農運會開幕前一天。組委會方面向記者證實,深圳方面確定由農業企業派代表參加健身秧歌表演,並參加開幕式的入場儀式,但只是觀摩,不參加比賽。已陸續抵達江門報到的其他地市代表團獲悉後,有人調侃,「深圳迫於壓力臨時組團,想參加比賽也晚了。」
20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宣佈第二屆農運會開幕。入場儀式上,主持人向全場人員介紹道:「深圳代表團本著學習、觀摩的態度參加本屆農運會。」
眾議
本地居民:若之前徵詢意見或會參賽
事實上,深圳至今仍有從事農業生產的本地居民,譬如南山蛇口一村還是純漁民村,按照本屆農運會的規則,這部分人具有參賽的資格。對此,深圳農林漁業局方面稱,只是很少一部分人,也不具備組織代表團的條件。該局強調,深圳是一座現代都市,參加農運會不適宜。
但一些本地居民並不這樣認為,譬如龍崗布吉下水徑股份公司董事長邱雁鳴。他說,一直不知道廣東重啟農運會這件事,「上面也沒有跟我們說這個事情或者徵詢意見,如果說了,村裡有適合的運動人才,會考慮發動村民參加。」
「村改居」已過去8年,但邱雁鳴還是習慣將下水徑居民小組稱作下水徑村,轄區居民也以村民自居。地鐵5號線在該居民小組設置的地鐵站亦以「下水徑村」來命名。邱雁鳴說,「村改居」表面上讓深圳一夜之間沒了農村,但本地原住民實際上只不過是「沒了土地,很多是靠收租為生的農民。」
拋開深圳是否還有「村」、「村民」之爭,回到本屆省農運會上。組委會方面介紹,除了參加運動競技,也可參加民間傳統表演。事實上,深圳現仍保留有不少別具特色的原住民風俗,今年9月,深圳在鹽田舉行了首屆魚燈節,吸引了潮州、香港等地前來同台巡展。
談及本屆農運會的民間傳統表演,鹽田區宣傳部的一位王姓科長認為,是一個難得的展示平台,但要如若鹽田的魚燈表演代表深圳參加,需經政府逐級審批,沒有政府的邀請,即使想參加也沒辦法。對於深圳缺席比賽,他表示認同,「深圳已經沒有了農民。」
不過,也有人贊同深圳的缺席。龍崗葵湧壩光社區居民、年近六旬的漁民張先生認為,作為深圳相對偏遠的居民區,也已經沒有農民,即便如今仍以捕魚為業的居民,收租也成為其主要經濟來源。當地相關部門稱,高度城市化的深圳,沒必要為此而特意組建一個代表團。況且,流於形式本身就違背了農運會的宗旨。
《城市文化評論》副主編閻江:深圳害怕被扣落後帽子
面對組委會的盛情,深圳堅持以「沒有農民」不參賽,看來還是一個身份認同的問題。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深圳基本上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是以城市化,或者說工業化作為技術革新的樣板,但最缺乏的就是在西方現代性構想中的「根」的意識。深圳估計是怕別人以為農村、農民就是落後的標籤,因為我們的30年改革,乃至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歷次革命和運動,都是拿農民農村說事的。自然當下的深圳會對此類活動敬而遠之,不是害怕沒有農民,而是害怕被扣上落後的帽子。另一方面,我覺得只能說明深圳對於自身的盲目自信,沉浸在世界大都會的自我想像中,從根子上否認了自己,不敬重歷史,更不尊重民俗。深圳人不要忘了自己從一個小漁村而來,要記住自己的文化淵源,這是一種有根有脈的幸福,一種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妥帖。
啟事:23年前為深爭光的你現在何方?
1988年,廣東舉辦第一屆農民運動會。據時任深圳農業局農經處處長陳環回憶,深圳當年曾派出代表團參加,並斬獲獎項,但「具體的運動員名單,獲得了什麼獎,都記不起來了,我已退休10年了。」
當年的農業局已變身農林漁業局,農經處亦已被撤銷。現任局長何永誌對23年前深圳代表團曾獲獎一事饒有興趣,可惜局裡並無保存有相關的檔案資料。該局辦公室負責人說,年份時間長,很難查找,「我們現在的辦公環境很狹小,有些還是兩個人共用一張桌子,一直沒有建立起檔案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