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一紙限娛令 能否治拯救道德?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羊城晚報報道,25日下午5時,廣電總局一紙「限娛令」掛上官網,忽如一記響雷,炸響了娛樂圈。

是的,也許你已經厭煩了各色男男女相親的狗血橋段,膩味了老老小小號稱「快樂天使」的賣萌扮傻,但是當明年1月1日起,打開全國34個衛星頻道,19:30-22:00的黃金時段,只有9檔娛樂節目可供選擇的時候,這記響雷也震動了尋常百姓的神經。

為什麼「限娛」?娛樂氾濫了嗎?娛樂是一劑毒藥,冷漠了人們的社會意識,麻醉了人們的價值觀嗎?我們應該給娛樂戴個「緊箍咒」嗎?羊城晚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各方人士。

限娛依據什麼?

廣電總局「限娛令」大刀砍向「婚戀交友類、才藝競秀類、情感故事類、遊戲競技類、綜藝娛樂類、訪談脫口秀、真人秀」七大類節目。出刀的說法也很明確———防止「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傾向」。

根據新規定,明年1月1日開始,19:30-22:00,衛視頻道娛樂節目不超過9檔,時長不超過90分鐘,且每個衛視頻道每週娛樂節目不能超過2檔。有人質疑,「這個標準是怎麼量化出來的,有沒有經過調研,又預期達到什麼效果?」

常常爆出猛料的圈內人「舞美師」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算了一筆賬:黃金時段,34家衛視頻道娛樂節目不超過9檔,這意味著,從明年開始,每週衛視頻道的娛樂節目只有63檔,攤分到每個衛視頻道頭上,一周分到的檔期最多兩檔。

對於「限娛令」的出台,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幸教授坦言,「有點吃驚」。「政府應當關注的是公共事務。娛樂是老百姓的個人領域,是個人事務。政府怎麼能管老百姓的娛樂呢?政府『越位』了。」

娛樂氾濫了嗎?

「限娛令」劍指「過度娛樂」。這引起很多人思考———電視娛樂節目真的已經氾濫到需要遭到刀砍嗎?

「是的,過多過濫」。深諳娛樂圈生態的「舞美師」認為,儘管對於限娛令的出台,他也持著保留意見。

「『非誠勿擾』一火,相親類節目立刻大行其道,一下子冒出20多檔相親節目;談話節目『人間』熱播後,馬上催生『談話』熱,幾乎每個衛視頻道都推出一檔談話節目;『快樂大本營』收穫了高人氣,立刻引領起綜藝節目的一波高潮;挑戰類節目一冒頭,又在全國範圍內催生了七八檔類似節目。」「舞美師」分析,一方面,目前電視台節目同質化太嚴重;另一方面,抄襲風太盛,水平高的抄來後收視率立竿見影,水平低的抄來後成了四不像。

「這就好像西紅柿湯、涼拌西紅柿、三鮮西紅柿、蛋炒西紅柿、油炸西紅柿、水煮西紅柿……你整再多的花樣,它還是個西紅柿」。「舞美師」說。

廣電總局收聽收看中心統計分析也顯示,目前全國34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在晚上黃金時間段(19:30—22:00)內播出的娛樂性較強的節目每週總計有126檔。平均每天晚上有17檔這類節目同時播出。其中,每週7檔以上的頻道有9家,佔上星頻道總數的26%;每週3-6檔的頻道有8家,佔上星頻道總數的24%;每週2檔以下的頻道有17家,佔上星頻道總數的50%。

娛樂讓人低俗?

「限娛令」出台前夕,佛山「小悅悅事件」正引起社會關注和反思。有人認為,娛樂氾濫正是社會道德淪喪的誘因。而廣電總局在祭出「限娛令」時,也明確表示,防止「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傾向」。這引發人們熱議———娛樂有罪嗎?娛樂一定會讓我們低俗嗎?

「我並不認為看了娛樂節目後,會讓自己的覺悟和道德水準下滑。娛樂節目,帶給我的只是愉悅。」製片人方體偉在博客中寫道。

「他們認為(道德淪喪)是娛樂的罪,怎麼會是這樣」?李幸直言:「道德的樹立是個系統工程,單靠娛樂不行,把罪過歸結為娛樂也不對」。 李幸認為,限娛大刀對七大類節目「一刀切」也值得商榷。 「娛樂性節目並不等同於娛樂節目。娛樂性節目實際上是以娛樂的形式展現,這樣的節目本身有它的教化作用、引導作用」,李幸舉例,「比如『非誠勿擾』是個相親節目,為大齡青年解決生活中的困擾,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通道。」

「舞美師」對此表示認同。「還沒有因為看了娛樂節目,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這種情況。曾經有中學生因為看了選秀節目不思讀書要投身影視圈,但這都是個案,不具代表性」。他說。

「衛視節目低俗、娛樂氾濫確有其事,但全民道德滑坡難道僅僅是電視的教唆?香港、澳門乃至國外日本、新加坡等電視娛樂業更發達,甚者有的公然開設賭場,但也沒見全民道德淪喪。」網友「雲一風」在博客中寫道。

「我們不能缺少娛樂,當然我們也不想讓娛樂化過度。但是『度』在哪裡?應該是受眾的集體感受和訴求,而不是廣電總局的一家之言。」網友王超指出。

能否拯救道德?

廣電總局的「限娛令」還提出,各衛星頻道都要開辦一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道德建設欄目。 有人懷疑:「每個衛視頻道必設一檔道德欄目,可以發揮多大成效?」

「舞美師」透露,湖南衛視此前嘗試過開設道德欄目,如「那是我媽媽」,但結果發現,收視率並不高。「單純的道德類欄目很難開展,因為觀眾不喜歡被說教。比較可行的辦法是把道德的元素植入進去」。

「舞美師」說,娛樂化本身就是電視的媒介屬性。「比如相親節目。網站可以提供大量的資源,把相親做成服務;可電視相親節目沒法兒照搬,因為電視資源是稀缺的,只能選擇典型個案在有限的時間裡呈現出來。但電視相親節目可以引領議題,而這個議題又可以帶有一定的導向性。」

雖然揭露了娛樂圈的很多內幕,但談到電視的社會責任,「舞美師」也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電視作為一種公眾媒體確實忽視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正是在收視率導向下,電視捨棄了很多應有的社會責任,缺乏創新動力。」

黃匡宇:

電視應回歸主流價值觀

廣電總局「限娛令」真正用意到底在哪裡?將對老百姓耳熟能詳的電視節目產生多大影響?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南方傳媒研究所所長黃匡宇。

限娛就是調整版面

黃匡宇認為,嚴格來說,「限娛令」就是新聞時段和版面的分割問題。「以綜合性報紙為例,A1版永遠表達的是時政新聞,娛樂版永遠不可能放在A1的版位上,予以張揚。」

黃匡宇以選秀節目為例分析,雖然婚戀類的主題也是民眾關注的主要話題,但這類節目在主流頻道占主流地位並不合適。

黃匡宇認為,限娛令實施後,觀眾的選擇其實也不會減少。「非主流頻道的黃金時段並沒有受限,仍然可以播放娛樂節目;主流頻道的非黃金時段,也可以播放娛樂節目;如果你對電視節目的安排都不滿意,還可以通過報紙、網絡、電影院等其他通道觀看娛樂節目」。

實質是主流價值回歸

「電視也是一種社會公共媒體,也承擔著傳播主流價值觀的重要社會功能。但目前來說,電視過於放大了娛樂功能。」黃匡宇認為,當前的電視媒體價值觀的確出現偏差,「以娛樂代替思想,將社會公器淪為以淺層次的娛樂道具。」

黃匡宇坦言,其實娛樂節目並非不好,而只是當前擺放位置不太恰當。他以「非誠勿擾」為例說,「非誠勿擾當被作為一檔娛樂節目來做,它就已經不再是真正的婚戀節目。它展示了當代年輕人在追求愛情過程中對美、金錢、家庭的追求。這些也是非常積極的因素。」。

黃匡宇提出,「限娛令」後,娛樂節目的播出時間將調整到非黃金時段,這也對所有節目是個考驗。一方面,節目做得好,再晚也有觀眾追捧;另一方面,對各衛視頻道來說,其黃金時段的王牌轉移到非黃金時段,這意味著黃金時段必須要做出更有價值的自製節目。

「限娛」無關「陰謀論」

「限娛令」出台後,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央視不在「限娛」之列,這似乎暗示著,「限娛令」意在各衛視頻道,客觀上令央視坐收漁翁之利,似有庇護央視的嫌疑。

對於這種設想,黃匡宇並不認同。他認為,「限娛令」之所以未將央視涵蓋在內,關鍵在於央視的各頻道資源已經經過詳盡劃分,各專業頻道區分得很清楚,如CCTV—1關注時政新聞;CCTV—3關注娛樂等。「央視旗下各頻道屬於專業性頻道,類似專業類報紙;而各衛視頻道則是綜合性頻道,相當於綜合類報紙」,黃匡宇比喻。

鏈接

廣電總局歷史上的限令(不完全統計)

2002年,下令停播《流星花園》;

2004年,規定黃金時間不得播放「兇殺暴力涉案劇」、禁止網絡遊戲類節目播出、「紅色經典」不得戲說;

2006年3月,規定主持人須通過道德考核上崗;

2006年8月,下令從當年9月1日起,各級電視台黃金時間不得播出境外動畫片;

2007年3月,要求湖南衛視「超級男聲」改名,同時要求盡可能不出現落選歌手淚流滿面、親友抱頭痛哭、歌迷狂熱呼叫等場面和鏡頭;

2010年4月,向央視等媒體下發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記者採訪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諸如NBA、GDP、WTO、CPI等外語和縮略詞,代之以「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中國男子籃球聯賽」、「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等中文全稱。

      責任編輯:亦書
西方媒體熱評中國「限娛令」      [2011-10-27]
廣電總局對台灣藝人限制? 國台辦:子虛烏有      [2011-10-26]
內地限娛令公佈 婚戀節目受限      [2011-10-25]
國台辦回應限娛令 封殺系誤傳      [2011-09-14]
限娛令:最無顧忌數央視      [2011-09-12]
湖南台歐弟被打馬賽克 網友:限娛令來了      [2011-09-10]
傳湖南衛視收「限娛令」 兩王牌節目臨絕境      [2011-08-24]
廣電限娛令:多建設道德少娛樂      [2011-10-26]
一紙限娛令 能否治拯救道德?      [2011-10-31]
湄公河涉案軍人最高軍銜為少校      [201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