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作家閻連科遭強拆 限3周內搬離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小區裡已有房子被拆毀。

【文匯網訊】據廣州日報報道,10月31日,一篇題為《閻連科遭強拆——中國之富拆遷之痛》的文章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數千條轉發和近千條評論使之成為熱點。文章講述了北京市郊一個小區的拆遷故事。文章說,捲入這次衝突的居民大多是中產階層和上層社會——醫生、金融家、退休政府官員,他們從未想過這種反覆無常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當中,就有中國最成功的小說家閻連科。

記者按照文章提供的線索進行了實地探訪,發現確有其事。隨著調查的深入,小區業主與拆遷公司之間的博弈,正在為人們提供一個與以往不同的審讀拆遷的視角。

「拆遷就是拆遷,拆遷不分身份。」如今,閻連科頂著壓力,只想當地政府能夠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合理合法地進行拆遷。

「以前看拆遷,都是觸目驚心,現在卻是集體荒誕。」閻連科,這位以作品中多關注民眾疾苦而知名的小說家,對當地政府在拆遷過程中的種種做法覺得難以理解。「你經常替他們著急,這麼簡單的工作怎麼做得如此糟糕?」

居住多年限3周內搬離

閻連科所在的小區是世界名園小區,位於北京市豐台區花鄉。如今,這裡正藉著北京市對其西南部的開發計劃而大興土木。

世界名園小區深藏在繁華都市的一處綠地內,裡面都是獨棟的房屋,被自家的綠樹和草地圍繞,很是愜意。蔣方舟在微博上說,閻連科搬到這套郊區的房子是想寫中國瓦爾登湖,關於自然之美的長散文。「看來如此簡單的寫作計劃也得夭折。」

這裡有一百多戶居民,其中32戶面臨拆遷。在這裡居住多年的他們,今年7月9日突然迎來了一紙公告。由於萬壽路南延工程,這裡將被拆除。公告只給出了3周的時間,限令業主們在7月30日之前搬離。

儘管感覺時間倉促,但業主們並未覺得有何不妥。直到7月18日一大早,一百多人跑來將院牆扒掉,他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反常。

那一天,業主高進(化名)拿著相機去拍照,卻遭到踢打,價值一萬多元的相機也被砸碎。

7月份,來自拆遷方催促搬離的公告不下4次。記者看到,這4份公告對拆遷標準隻字未提,在7月30日最後一份公告上寫著:「拆除整治期結束後,將不再享受任何拆除補助,請您慎重對待此事。」

「4個月了沒有正常生活。」林艷(化名)告訴記者,每天都有十幾二十個人拿著高音喇叭在小區巡迴播放勸搬,晚上還有人拿著手電亂照。不堪其擾的居民在這段時間撥打了幾十次報警電話。

只按戶不按面積計補償

對於拆遷補償,官方一直沒有正式文件公佈。所有的數據都是業主們聽聞或是在和拆遷方協調時口頭得到的結果。

高進最開始聽到的數字是——如果限期搬離,每棟補50萬元,獎勵70萬元,如果不走,每棟補70萬元,但只獎勵50萬元。「你聽出來了嗎?」高進說,前後數字加起來是一樣的,隨意性太強了。

補償金額在多次協商過後,漲到了160萬元。「對方說是區裡領導開會時批的。」30歲的李亮(化名)說,對方卻拿不出會議紀要。

「這個價格讓我在同樣的地段買個衛生間都不夠。」高進說,「我們並不是為了訛一筆錢不走人,只想求個公正透明的處理。就按照國家規定,同等地區同等面積計算。」

這種按戶不按面積計算的補償方式,讓閻連科都覺得不可思議。「50萬元,限期搬走還有獎勵。國家補償,怎麼還有獎勵?後來漲到一百五六十萬元,這個數字是哪裡來的,我根本不知道。我希望對一個居民應有起碼的尊重。」

李亮告訴記者,去年就有評估公司來小區進行過測量評估,但是評估結果他們並不知道。現在當地政府的表現,讓他們覺得,是拿業主的房屋做評估,向國家申請了補償款之後,卻不想給錢。

「萬壽路南延,我們支持,但是不能把錢支持到你們(指當地政府)的口袋裡。」林艷說。

一切都源自那些沒有公開的信息。

一群特殊業主的較量

業主們開始維權,要求當地政府進行信息公開。他們錄音錄像、信訪、找媒體甚至聘請律師,以至於被稱為一群「能折騰」的人。

小區裡大多住著退休的幹部以及像閻連科一樣需要安靜環境的人。根據李亮和林艷的說法,這裡至少有1個少將、不下10個司局級幹部和七八個處級幹部,其餘的業主有律師、金融行業的人,還有全國聞名的心外科專家。

他們懂法,更知道維護自己的權利。讓人沒想到的是,當高進拿著國家有關拆遷的法律法規在協調會上質問對方時,對方竟然「啞口無言」——「對方說,這裡是集體土地,不能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執行補償。我問他們,難道你們不知道,國家有規定,對集體土地拆遷是參照《條例》的嗎?」

這些有著社會身份的人,熟練地應用著他們的知識,甚至比地方政府更瞭解相關的法律法規,清楚地知道行動的邊界,卻仍然沒能把事情搞定。

「我是下定決心誓死抗爭了。」高進說。就連六七十歲的老醫生也爬上牆喊出:「要扒牆先過我這關。」還有人說,人在房在。

10月8日,僵持的局勢發生了變化,卻並不是往好的方向。每戶人家的房門上都被貼了一張公告,說房屋未取得規劃審批手續,屬於違法建設。

曾承諾做城市「綠肺」

憑著多年的辦事經驗,在人事部工作的王力(化名)對拆遷方提供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出具的手寫公函真偽表示懷疑。「司局級行文現在都沒有手寫的」。

業主們根本無法接受「違建」這個說法。他們將當時工程建設時的批文搜集到一起,國土、發改委、規劃部門等一應俱全。

記者看到其中一份與開發商簽訂的購房協議上寫道,房屋為永久產權,開發商負責辦理房產證,土地為大產權,使用年限為40年,且40年後續約不需交納任何費用。

「現在世界名園的房子還在蓋,開發商還承諾能夠辦房產證。」讓林艷他們無法理解的是,同屬於世界名園的一百多套住宅,只有涉及拆遷的這32戶被鑒定為違建。而由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建設的「文化產業總部基地」也落戶在世界名園,就不算違建。這些建築都是在同一個批復下面建立的,為什麼只有被拆的算違建?

根據業主們的說法,關於世界名園項目的手續一直在辦理中,開發商當時承諾的是,等出版集團的基地大樓蓋完了以後統一辦理。「當時買房時,我們都是看了各方面的文件才買的,有一點可疑,我們也不會買。」

世界名園的來歷有著更為深刻的時代背景。這個小區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業住宅,在與開發商簽訂的合同中,這裡被定義為「威斯康星度假種植農場」,屬於北京市綠化隔離帶項目。「更像是商住兩用的房子。」李亮說。當年開發商也曾承諾,這裡肯定不會被拆遷,因為這裡是北京的「綠肺」。

5年前,這裡最早一批住戶,買房時的價格是3000多元/平方米,如今,同等地帶的商業住宅已經翻了七八倍都不止。

「我們更像是被招商引資進來的,當時這裡還有職工。」記者在一份合作協議中看到,作為合作條件,開發商給予了數百萬元的職工安置費用。「我們的院子那時都是荒的,土都是我們自己買來的。院子裡的樹、草都是按照他們的限高要求種的。」林艷說。

經過業主們的努力,這裡如今綠樹環繞,每家每戶都是一道風景。閻連科3年前在這裡買下了一套房子,希望在只有人與自然的世界裡,做一次沉思。很多業主都是退休的幹部或者給家裡老人買來養老的。

而如今,外面機器轟鳴,大興土木,這裡也被捲入浩浩蕩蕩的經濟開發中。

閻連科:

如果處理得當 不願折騰

昨日,記者致電花鄉黨委宣傳部部長高麗榮,在詳細問清記者的身份之後,她說,對於世界名園的情況她並不掌握,但是有專門的領導在負責,是否接受採訪要經過請示,請示之後會聯繫記者。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收到高麗榮的回復。

「為什麼國務院溫家寶總理說了,不讓強拆,他們還敢強拆?」業主們追問。「國家出台文件就是給老百姓撐腰的,可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地方政府根本不理這些條文。」林艷說,他們現在只有兩點要求,一是合理合法地拆遷,二是抵制暴力行為。

如今,雙方已經僵持了四個月之久,小區裡還掛著「全黨動員,全民發動,打好拆除整治攻堅戰」的橫幅。高進說,如果有公正透明的處理,我們會及時搬走。

「國家建設我們一定會配合。(賠償款多少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信息。(萬壽路南延)公路在哪裡,佔多少土地,只要透明,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就行。可是這樣簡單的要求也無法滿足。」閻連科說,這次拆遷當地政府處理過程中的瑕疵太多,讓人無法接受;如果不多的話,他肯定願意盡早了結。

這些有著一定社會地位的業主們,其特別「能折騰」的抗爭方式,並沒有使得整個故事擁有一個與以往不同的走向。他們最終的底線依然是人在房在。

閻連科亦有著「特殊」的擔心——這次露面,並不是他的想法。「過度的關注會有副作用。人家會覺得你有房住,推掉也活該。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應被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採用了化名)

      責任編輯:亦書
兩市雙雙高開 滬指漲0.27%      [2011-11-03]
胡錦濤:中國5年內進口超8萬億美元      [2011-11-03]
肉價高企惹「洋豬肉」搶灘中國      [2011-11-03]
湘上訪村官浮屍江上 肋骨骨折      [2011-11-03]
值不值?給中國載人航天算筆賬      [2011-11-03]
北大校長:支持撐腰體 應多宣傳好人好事      [2011-11-03]
胡錦濤康城會見法國總統薩科齊      [2011-11-03]
內地多家央企高層密集調整      [2011-11-03]
天神擁吻 中國航天邁向空間站時代      [2011-11-03]
外媒詳述「天神擁吻」 稱打破美對華技術封鎖      [201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