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專家:中國不是歐洲的「救世主」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0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在這個相互依賴的世界,歐債危機倘若持續惡化,中國也難獨善其身。現在的問題是,中國能出多大力幫助歐洲,而歐洲又能給中國怎樣的回報。

 應奧地利共和國總統菲捨爾、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薩科齊邀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於10月30日乘專機離開北京,對奧地利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法國戛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

 此前10月27日,法國總統薩科齊在歐盟領導人峰會結束幾小時後給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打電話的消息,激起了各方關於中國可能大量購買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債券的猜想。

 指望中國拋出救生索

 在當日凌晨4點舉行的記者會上,薩科齊稱中午將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通電話。胡錦濤應約和薩科齊通了電話。薩科齊向胡錦濤通報了歐盟峰會通過的一攬子方案。德國《焦點周刊》評論說,「薩科齊說白了就是向中國借錢」。

 要實施歐盟的一攬子方案,便需要注入大量資金,單是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就需要新注資5600億歐元。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指:「歐洲即將溺水而亡,需要一條救生索。去哪裡尋求幫助?答案很明顯:中國。」

 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美國目前也陷入債務危機,其狀況好比「泥菩薩過江」;佔據世界經濟第二把交椅、並有著高達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無疑是最好的求助對象。也難怪薩科齊27日在接受電視採訪時會表示,沒有理由拒絕中國的幫助。他說:「如果擁有全球60%外匯儲備的中國人,決定投資歐元而不是美元,為什麼要拒絕?」

 就在中法兩國領導人通話的第二天,歐洲金融穩定基金首席執行官克勞斯·雷格林風塵僕僕地趕到北京,開始了他的亞洲之行。雷格林10月28日在北京表示,將向投資者提供良好的金融產品,希望該機構的債券能夠成為中國外匯盈餘的安全投資渠道。誰都能看明白,雷格林是「化緣」來了!

 實際上,自歐洲債務危機肇始之日起,國際媒體一直在討論這樣的問題:中國會不會出手相助?中國又能否拯救歐洲?在歐盟通過一攬子解決方案,而胡錦濤主席又將於11月3日蒞臨法國戛納參加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的節點上,外界再次把焦點對到了北京。

 中國似乎應該出手相助,理由很充分。首先,歐洲是中國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場。中國商品目前佔到了歐盟進口總額的17.4%,一旦歐洲人沒錢支付,中國的出口型經濟便會遭受重創。實際上,歐債危機已經對中國出口產生了影響,9月份中國出口增速是7個月來最慢的。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裡,各國之間的利益都是相互交織的,我們應該向歐洲伸出援手,幫助歐洲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其次,堅挺的歐元符合中國利益。中國外匯儲備高達六成以上屬於美元資產。在美元持續貶值的背景下,中國亟須努力減輕對美元的依賴,將外匯儲備多元化。一旦歐元走向疲軟,中國將喪失一個重要選擇。

 第三,通過援助可以累積中國的政治籌碼。今年9月,外媒曾報道意大利請求中國購買國債,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當時表示,各國應該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並希望歐盟加快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有資格借援助要求對方在一些長期困擾中歐關係的問題上做出讓步:比如降低在人民幣匯率上攻擊中國的調門,又比如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方面。英國《泰晤士報》就認為,中國之前曾對西班牙和希臘提供援助,這使得馬德里和雅典在譴責中國人權記錄時必定分外尷尬。

 中國拯救不了歐洲

 凡事要講辯證法,援助歐洲並非有利無弊。歐洲內部對接受中國援助也有雜音。歐洲議會綠黨領導人丹尼爾·科恩-本迪特稱,中國投資是「危險的」「偏離常規的」。他說,這將造成社會和環境破壞。這種憂慮似曾相識,在歐債危機初期,中國與希臘達成協議投資該國港口時就曾遭遇過類似的責難。

 更大的壓力來自國內。購買飽受債務困擾的歐洲國家債券未必是一項安全的投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米高·佩蒂斯此前曾說:「中國購買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券被認為有利於歐洲市場的穩定;但另一方面,人們也認識到存在相當大的信貸風險。」他還說,近年來,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國家外匯管理局都因錯誤的投資決定而遭到嚴厲批評。

 另外,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居然向發達國家、向人均GDP遠高於中國的歐洲國家進行大量金援,這讓國內許多民眾困惑不已。西班牙《世界報》就注意到,對於目前貧困人口眾多、通脹令民眾生活艱難的中國來說,讓國家出錢幫助歐洲發達國家似乎還是有點難。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一名要求匿名的專家對此頗為認同。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面對歐洲的請求,中國可以意思一下,就像某個國家發生地震之後一樣,中國可以有所表示。但這個世界誰也救不了誰,中國還有那麼多窮人都救不過來,還談什麼拯救歐洲?」不過,這位專家也指出,向歐洲提供援助不僅是個經濟問題,還涉及外交,需要通盤考慮。

 或許正是因為援助歐洲有諸般好處,中國方面才會一次又一次、在不同的場合表示,中國是歐洲主權債務市場的長期投資者,今後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歐洲與歐元,並向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許諾將在其需要時提供幫助。

 但或許又是因為有諸多顧慮,中國人在真的要掏腰包時並不太積極。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就指出:「希臘和葡萄牙都曾從中國那裡得到有力支持,並試圖向中國出售債務。但後來,這些國家還是不得不接受國際救助。西班牙也一度因為聽了中國人寬慰人心的話,就以為無須接受救助。但後來還是歐洲央行,而不是中國人挽救了它的命運。」

 在胡錦濤與薩科齊10月27日的通話中,胡錦濤雖然對歐洲領導人試圖遏制債務危機的決心大加讚賞,但並沒有做出直接提供幫助的承諾。

 10月31日,正在奧地利訪問的胡錦濤表示,中國相信歐洲有能力克服經濟問題,但也沒有談及中國是否會對歐債危機出手相救。此前,歐洲金融穩定基金首席執行官雷格林的中國之行也沒有得到「任何確切的結果」。

 即便是G20戛納峰會上,中國也似乎不大可能做出明確承諾。在10月28日舉行的胡錦濤訪問奧地利並出席G20峰會的吹風會上,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明確表示,G20峰會不會討論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出資或購買歐債的問題,這不在峰會的議程內。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援助歐洲牽涉到政治、外交等諸多方面,錯綜複雜,但歸根結底是一個投資的問題。既然是投資,之前就要做好足夠的風險評估。目前歐盟通過的還只是一個籠統的救助方案,具體的實施細節仍不清楚,中國當然不會貿然做出承諾。」

 即便做出承諾,中國對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也有著足夠清醒的認識。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在10月28日的吹風會上表示:「歐洲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自身實力還是很強的,歐洲一些企業的經營狀況也很良好,所以歐洲不是沒有能力救自己,中國拯救歐洲的問題並不成立。」

 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的馮仲平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也說,中國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幫歐洲,但拯救不了歐洲,中國不是歐洲的救世主。

 清華大學教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則認為,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幫助歐洲符合中國的長期利益,但中國政府目前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向國內民眾解釋為何要幫助歐洲,「中國可不想揮霍國家的財富,到頭來還只被視為一個傻錢來源」。

      責任編輯:新二
外媒傳意總理貝盧斯科尼今辭職      [2011-11-07]
希臘擬組聯合政府 總理將辭職      [2011-11-07]
諾獎得主:解決歐債危機須讓銀行國有化      [2011-11-06]
財政部稱中國尚無援助歐債危機方案      [2011-11-04]
歐債憂慮未除 港股反覆下挫      [2011-11-03]
胡總晤薩科齊:解決歐債問題主要靠歐洲      [2011-11-03]
央行前委員撰文英報:中國不會為歐元區紓困      [2011-11-02]
希臘第二輪方案公投 歐股暴跌      [2011-11-01]
G20峰會在即 中方強調購歐債非議程內      [2011-11-01]
G20首腦討論歐債 中國承載期待      [201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