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釋迦牟尼佛牙舍利首次公開展示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09]    我要評論

玻璃匣中藏有國寶佛牙舍利的飛天舍利盒

釋延佛法師接過佛牙舍利

【文匯網訊】據鄭州晚報報道,備受世人矚目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即將與大家緣識。昨日上午,在登封嵩山大法王寺內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媒體見面會,會上被記者和眾人詢問和關注最多的就是該寺10多年前出土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大法王寺釋延佛法師宣佈,11月18日∼24日,由華夏釋源祖庭、第一菩提道場大法王寺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聯合主辦的佛骨舍利供奉展示及研討會將在嵩山大法王寺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黨政領導及佛教界高僧、著名專家學者、社會名流及媒體記者代表 80餘人,將出席此次研討會,並瞻仰佛骨舍利,重溫佛陀教誨,體悟佛陀智慧。

屆時,社會各界的信眾都可以前來參拜。據悉,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2000年出土後,先由國家博物館保存,用於專家、學者參研,於2004年回歸後一直存放於一銀行的保險箱中,秘不示人。

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相關的故事十分曲折:2000年4月6日,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的嵩山大法王寺發生了一件震撼世界佛教界的大事,考古隊員在地宮內發現了一件珍貴的文物,是一個古代侍女形象的玉石盒,做工精美,人首鳥身,頭梳高髻,做吹簫狀。盒內含藏了3顆極其珍貴的佛牙舍利。本該在佛塔中的舍利,怎麼出現在高僧塔中?圍繞著佛舍利的身世帶來重重疑問, 一個墓碑碑文道出了其中緣故,其中還引出一段中日高僧曾聯手保護佛舍利的佳話。

佛骨舍利與大法王寺的淵源

嵩山大法王寺始建於公元71年,距今已有1940週年。它是佛教傳入中國後建設的第一座漢傳佛教寺院,東漢明帝延請的兩位印度高僧攝摩滕、竺法蘭在這裡建造道場、傳播佛法,翻譯了我國最早一批佛經,在我國佛學史、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此次研討會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將回溯釋源祖庭,著眼當代轉換,就大法王寺的歷史、建築、古碑、佛教文化及未來發展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眾所周知,大法王寺自隋仁壽二年獲賜佛骨舍利一直供奉珍藏了1400餘年。舍利作為佛家重寶,是佛家文化的物質和精神載體。1000多年來,大法王寺佛骨舍利屢遭浮沉,但佛光綿延,佛骨舍利在沉睡多年後終獲重見天日,實為文化復興之幸事。不僅如此,大法王寺佛骨舍利是中原地區唯一的佛祖真身遺留,不僅代表著這座2000年古剎的榮光,更是中原本源文化的象徵,與中原儒道文化交流融合,不僅護佑著中原大地政通人和、風調雨順,也必將推動本地旅遊、文化交流事業的蓬勃發展。

國內唯一有記載的佛牙舍利

對一座佛教寺廟來說,供奉有佛舍利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據史料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圓寂火化後遺存舍利有1800多件,都散佈在世界信仰佛教的國家,其中東漢時期傳入我國19件。釋延佛大師介紹說,嵩山大法王寺出土的佛牙舍利是至今中國目前唯一有記載的佛牙舍利,甚至這在世界上也不多見。

史料記載:隋文帝仁壽二年,建舍利塔,更名舍利寺。據《隋書》記載,隋文帝出生於陝西般若寺,幼時受尼姑撫養。因此,隋文帝對佛教一直抱有感恩之心。君臨天下後,傳說有天竺沙門向隋文帝贈送了一包佛骨舍利,隋文帝下詔分送全國30州建立舍利塔供奉。顯然,大法王寺也正是在那個時刻建立了舍利塔。

佛牙舍利2000年發現震驚世界宗教界

1963年,河南省文物部門對大法王寺塔進行了保護性發掘,清理出土了銅器、瓷器等20餘件文物。

2000年4月6日,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的嵩山大法王寺發生了一件震撼全世界佛教界的大事,考古隊員又在地宮內發現了一件珍貴的文物,是一個古代侍女形象的玉石盒,做工精美,人首鳥身,頭梳高髻,做吹簫狀。起初,人們不清楚它是何種器物,有何用途。經過查閱佛教經典,終於弄清這個玉石盒叫做「迦陵頻伽盒」。它的用途除了作為供奉佛舍利的玉棺外別無二用。其中最令考古界和佛教界關注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三顆佛牙舍利,以及盛放佛牙的「飛天舍利盒」。 這批文物出土後,引起了中外媒體的關注及報道。此前這批包括佛牙舍利的珍貴文物被保存在河南省一家國有銀行的保險箱中——今日佛門聖物佛牙舍利已安然回歸佛門聖地。

釋延佛的弟子孫繼芝女士介紹說,當年出土及歸還佛家遺物,她一直參與其中,她說,嵩山大法王寺2號地宮挖掘出來的飛天舍利盒。盒為玉質,小巧玲瓏,鳥身人首,做吹簫狀。在佛教中,「人首鳥身」是喜馬拉雅山的一種神鳥,也被稱為「吉祥鳥」,因其聲音美妙動聽被佛經稱為福音鳥(為大千世界傳播愛的福音)。其雕刻的羽毛、頭上的髮髻、人物的形態,都是標準的隋唐工藝,盒內含藏了3顆極其珍貴的佛牙舍利。

本該在佛塔中的舍利,怎麼出現在高僧塔中?

迦陵頻伽盒的出現,印證了大法王寺作為佛教傳入中國建造的最早佛寺之一的輝煌。然而,迦陵頻伽盒的發現位置,處於坐化高僧包骨像的正前方。為什麼會在高僧塔的地宮中出現如此珍貴的佛教聖物?

釋延佛法師認為,大法王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風景區內,與舉世聞名的少林寺咫尺相隔。該寺創建於公元71年(東漢明帝永平十四年),迄今已有 1933年的歷史,比少林寺早424年,是我國創建最早的佛教寺院。大法王寺現存的6座寶塔,其中有明確史料記載的元塔和清塔各一座,還有4座塔找不到任何文字記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古塔,矗立在大法王寺北面山坡上,堪稱大法王寺的標誌性建築。學者們習慣性稱其為一號塔。一號塔通體簡約,沒有飾物。這個特點似乎與大唐氣像極不協調,相反正契合隋文帝時代崇尚節儉的時代風格,據考證,它就是現在保存完整的唯一的隋代舍利塔,就是為保護供奉發現的舍利而建造的。

中日高僧 曾聯手護佛舍利

至今令學者們感到奇怪的是二號塔及其附近的另兩座墓塔塔身上的塔銘全部消失了。從痕跡上看,明顯是人為。正當人們疑惑之時,一塊神秘墓碑的出現似乎解開了這個謎。碑文大意是講在會昌法難之際,為了保護佛骨聖物,兩位高僧將其移藏於二號地宮,為防後人遺忘而立此碑文。

石碑的碑文每字約3厘米見方,楷書12行,滿行8字,共計88字。題為《釋迦舍利藏志》,碑文凝練,大意是:嵩山法王寺創始於東漢,隋代仁壽年間,文帝敕令全國營造佛塔,遣使供奉佛真身舍利(又稱釋迦舍利)於塔內。因特殊緣分(將佛舍利)遷徙隱藏於地下宮室,用匣子裝盛封閉。是為保護佛教珍寶,並非不敬。(密藏)佛門神聖之物,世代遙遠(就會)疑惑丟失。誠惶誠恐,刻石為記。祈願佛法之門永遠輝煌。碑文由圓仁(日本高僧)、天如兩人撰寫,時在大唐會昌五年(即公元845年)。

「會昌法難」是佛舍利留存的關鍵點

公元9世紀,唐武宗於會昌年間實行滅佛政策,在全國拆毀寺廟和佛像,僧尼全部還俗,不從者捕殺。

法難之後,關於大法王寺的記載再不見提到舍利,人們推測,很可能大法王寺舍利塔供奉的舍利也毀於那次劫難。

「圓仁石碑」面世後,日本媒體廣為報道。根據圓仁日記,因唐武宗滅佛,圓仁被「勒令還俗,遽歸本國」。

會昌五年舊歷六月,圓仁在回國途中路過河南境內。

從洛陽到鄭州,如走官道距離280里,如繞道登封則距離329里。

圓仁捨近求遠,用時7天途經登封去鄭州,必有所求所為。

圓仁(公元794~864年)是日本高僧,作為遣唐使的一員入唐求法,他歷經9年行程萬餘裡,途經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等省,寫下四卷7萬多漢字的日記——《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日記詳細記錄了唐代政治、經濟、文化、佛教,特別是百姓生活狀貌,敘述了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他不怕艱難困苦,把佛教的精髓以及各領域的知識和先進經驗帶回日本。

圓仁是日本天台宗延歷寺第三代住持,公元864年圓寂於京都,去世後被授予慈覺大師的稱號,當時影響極大,名震日本。

入唐求法9年間,圓仁幾乎每天都寫日記,但公元845年6月1日至9日之間,日記出現了7天的空白,這是圓仁研究者們長期不解的謎團。「圓仁石碑」的面世,使真相大白於天下。

釋延佛法師說,此次嵩山大法王寺佛教文化研討會暨佛骨舍利的供奉展示,是為將佛舍利回歸並供奉寺中做準備,從而推動嵩山大法王寺迎合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事業,大法王寺將借此次研討會召開的契機,團結和鼓舞廣大信眾,弘揚佛法,勇往精進,培育無愧於悠久歷史傳統、無愧於偉大時代的文化成果,促進佛教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責任編輯:連檣
玄奘頂骨舍利首次公開供瞻禮      [2011-04-23]
玄奘頂骨舍利明起受世人瞻禮      [2011-04-22]
釋迦牟尼佛牙舍利首次公開展示      [2011-11-09]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順利升空      [2011-11-09]
深圳聯防隊員強姦女子 5人停職      [2011-11-09]
江澤民為《中國電機工業發展史》作序      [2011-11-09]
專家:中國要小心遭華爾街洗劫      [2011-11-09]
天宮神八完成二次對接協同演練      [2011-11-09]
滇電視台總監誹謗省領導被撤職      [2011-11-09]
東海7.0級地震 浙江居民有震感      [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