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1月13日,北京眾多市民來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參觀「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第八展廳的航天展台,進入「天宮一號」太空模擬倉,模擬駕馭「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的太空對接。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11月14日報道,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首次成功交會對接以後,已在太空攜手翱翔12天。按照飛行方案,這兩個航天器今日將進行首次太空分離,並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
第二次交會對接面臨三大挑戰
中國於9月29日成功發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11月1日,成功發射「神舟八號」飛船,11月3日凌晨,「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成功進行首次交會對接。
按照飛行方案,「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預計將於今日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據介紹,此次對接將在陽照區進行,對在光照條件下的交會對接來說,風險和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第二次交會對接在陽照區進行,由於雜光干擾強烈,對測量設備敏感器的測量精度和相對導航的可靠性均造成較大的影響,對交會對接的可靠實施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二是由於組合體第一次實施分離控制時,有一系列的機械動作,組合體能否按計劃精確地完成分離,是完成二次對接的關鍵所在。
三是組合體分離時,在機械力的作用下,兩個航天器逐漸遠離,由於作用力的不平衡性,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姿態擾動,對正常撤離產生一定的影響。如何控制好兩個目標的相對姿態,保持好相對導航,也是二次對接任務的重點之一。
對接前組合體將180度轉向
在第二次交會對接前,「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組合體要重新進行轉向180度,轉回天宮在前、飛船在後的運行狀態。選擇這樣的方式,主要考慮光照條件並保持與第一次對接姿態一致。
據介紹,「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進行首次交會對接時,二者轉入組合體狀態後,組合體調頭,天宮在後、飛船在前繼續在軌運行。這種位置安排是考慮到「天宮一號」負責整個組合體的運行,其發動機裝在後面,因而「天宮一號」處於後方,對接後發動機點火可進行軌道維持,這也是正常的組合體運行狀態。
而二次交會對接前飛船的分離形態,與二次交會對接後飛船最終撤離天宮的方式也不相同。二次交會對接前,組合體進行180度調頭,飛船正飛分開。而最終撤離返回的時候,組合體不再調頭,飛船採取倒飛撤離,即直接從前面撤離。
首次分離解鎖詳解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交會對接以後,兩個航天器組合體的連接主要依靠對接面上12把對接鎖,每把對接鎖的拉力3噸,共36噸,這12把對接鎖由兩組對接鎖系電機驅動。
當「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組合體的對接機構控制器接到分離指令後,對接鎖系就將執行分離指令,實施解鎖動作,時間需要3-4分鐘;對接鎖解開後,將通過對接面上4個被壓縮的彈簧推桿的彈簧力,將兩個8噸多重的航天器輕輕推開。兩個航天器被推開後,將保持一定姿態,緩緩分離,直至準備執行第二次交會對接任務。
讓兩個交會對接的航天器組合體成功分離,是保證宇航員安全返回地球的前提。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世界共進行了300多次太空交會對接活動,航天器上所使用的對接機構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另一類是「錐-桿」式對接機構。瞄準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對接機構採用了導向板內翻式的異體同構周邊式構型。
據介紹,中國自主研製的對接機構與「國際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航天飛機、「聯盟號」飛船等航天器所使用的對接機構兼容,在對接原理、構造、結構尺寸上都保持一致。將來,如果中國要與國外進行太空合作,對接機構只需進行適應性的接口協調即可。
載人航天飛行邁向長期運營階段
為加強「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管理工作,確保其安全穩定運行、順利完成交會對接任務,並為中國未來載人空間站運營管理積累經驗,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營管理委員會近日成立。
按照飛行方案,第二次交會對接後,兩個航天器再次構成組合體,繼續飛行2天后分離,「神舟八號」飛船計劃於11月17日晚返回地面。「神舟八號」飛船返回後,「天宮一號」運營管理工作即交由運行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這標誌著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由短期飛行邁向長期運營階段。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營管理委員會是在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總設計師領導下的目標飛行器運營管理組織實施機構。主要負責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非交會對接任務時段的長期在軌運營管理。下設運營規劃組、總體技術組和運行指揮組,分別負責天宮一號長期在軌期間運營規劃擬制、技術評估以及飛行控制工作。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期運行管理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建立長期在軌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台,為交會對接任務進行準備;開展空間科學實和空間技術試驗,為建造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積累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