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橫琴島新區:不止是澳門的後花園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1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為實現橫琴島的大發展,橫琴新區選擇了對澳土地租賃,對內「傾向大企業,特別是央企」的借力戰略。與此同時,土地增值收益仍是其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

珠海市橫琴新區成立兩年後,轟鳴的推土機早已打破漁島的寧靜。青山被從中劈開,裸露出岩石,為正在擴建的環島大道讓路;島中央的天湖景區關門謝客,日後這裡將改造為一家酒店的後花園;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內吊車林立,起風時塵土飛揚。

工地的繁忙景象,映襯出當地政府在發展經濟上的急切。與浦東新區依托上海,濱海新區背靠天津不同,橫琴新區所在的珠海,行政級別僅為地級市,地處珠三角相對落後的珠江西岸,經濟總量直到去年才剛剛邁進千億元城市俱樂部。

即便國務院在今年7月14日下發的《關於橫琴開發有關政策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允許橫琴採取「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優惠政策」,但從珠海市到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在如何開發橫琴島這個問題上,依然「摸著石頭過河」。

「港澳優先」與「以我為主」

如何在堅持開發橫琴「以我為主」的同時,又能利用港澳特別是澳門財團投資,是擺在橫琴官員面前最為棘手的難題。

橫琴島與澳門一水之隔,至今島上戶籍居民不超過6000人,大部分靠養蠔、打漁為生。如果不是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批准通過《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允許廣東省在這個106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建立一個國家級新區的話,這裡仍然還是一個農業區。

開發橫琴,最便捷的路徑,就是借助港澳投資。

2009年,國務院批復的《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中,便已點明開發橫琴的目的:「共同打造跨界合作創新區,有利於彌補港澳土地資源有限和勞動力相對短缺的劣勢,為逐步改變澳門經濟結構比較單一的問題提供新的空間。」

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牛敬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記者採訪時強調,橫琴島開發必然是「以我為主」。在這個大前提下,國務院批復的《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又進一步細化了橫琴開發的四原則:「面向世界、優先港澳、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橫琴新區成立後,澳門參與橫琴開發的兩大項目: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和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均涉及敏感的土地問題。

這兩個項目合計佔地6平方公里左右,約占橫琴島先期開發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其中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在2012年建成後,將整體移交澳門管理,實施澳門法律,這1平方公里的新校區,即將成為橫琴島上的一塊「飛地」。

澳門長久以來,都有「整體租賃」橫琴島的打算。上世紀90年代初,澳方即通過民間管道,向珠海領導人帶話,希望橫琴劃塊地給澳門開發。澳門主權回歸後,特首何厚鏵亦先後兩次向中央提出「租借」橫琴島或者島上部分土地開發。

對於澳門的租地要求,廣東和珠海均未明確表態。

與澳門一樣,珠海的發展也同樣面臨土地瓶頸。珠海陸地面積不到1400平方公里,比內地很多縣級市還要小。從1980年珠海經濟特區成立至今,特區面積已歷經四次擴容,最終在2009年把珠海全境納入特區管轄範圍,這才暫時緩解了珠海土地供應的緊張。

儘管橫琴島總面積達106平方公里,但由於島上多山,僅四分之一的土地適宜開發建設,因此橫琴島上的每一塊土地對於新區的建設來說,都是寸土寸金。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租借土地的「澳大模式」,並不為珠海和廣東兩級政府所提倡。

橫琴新區成立前,正是由於在橫琴島的開發上澳門想要「整體租賃」,而廣東及珠海又不願放手,因此,有關橫琴的規劃定位,始終懸而未決。直至2005年9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橫琴,提出「謀而後動」,橫琴的開發才正式進入國家戰略視線。

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牛敬表示,除澳大模式外,未來橫琴、澳門之間還將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在開發橫琴的另一個大項目——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上,珠海和澳門則各取所需。

今年4月動工新建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是珠澳兩地產業合作的主要載體。該項目由澳門政府和橫琴新區管委會合作開發,雙方成立一家獨立公司運作,其中澳方占股51%,處於控股地位。近期開發面積為0.5平方公里,遠期可能擴張至5到6平方公里左右。

雙方選定中醫藥產業,作為產業合作的起步點,並非偶然。

2010年12月,澳門大學獲得國家科技部批准,建立了一間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也顯示出該校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已達一定水準。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也在今年7月份與澳門政府簽署了傳統醫藥合作計劃,提升了澳門的中醫藥產業的國際影響。

珠海願意與澳方在中醫藥領域合作,也考慮到自身的醫藥產業優勢。生物醫藥產業是珠海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目前,珠海境內擁有百餘家製藥企業,借助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勢必還有可能進一步做大。

不僅僅是澳門的後花園

具體到橫琴新區,若想「重塑珠海優勢」,填平珠江兩岸的發展鴻溝,僅有中醫藥產業還是不夠的。

目前,橫琴對外招商的產業主要有七大類:旅遊休閒、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中醫保健、科教研發和高新技術等。這其中,有將近一半的產業,與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的拳頭產業相重疊。

中共珠海市委書記甘霖也認為,「七大產業不可能齊頭並進」。

過往的經歷表明,如果沒有國家層面的協調,缺少港澳的主動參與配合,單憑廣東一省之力,橫琴的開發很難駛入快車道。

廣東省曾數次試圖獨立開發橫琴島,均無功而返。早在1992年,廣東就把橫琴島納入該省擴大對外開放的四個重點區域,同年,橫琴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掛牌,橫琴島的行政建制由鎮升區。不過,產業規劃發展方向不夠明確,落戶項目寥寥,橫琴開發很快又陷入沉寂。

2005年,廣東省將橫琴經濟開發區,進一步升格為「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當時迪斯尼樂園、美國拉斯韋加斯金沙集團表示了投資興趣,但由於這些大項目均需中央審批,亦需考慮到與澳門的競合關係,因此項目進展緩慢,最終迪斯尼項目落戶香港、金沙集團度假村的項目也被澳門競爭過去,橫琴再次錯失發展良機。

橫琴的優勢在哪?

橫琴新區產業發展局長唐順鐵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解釋說,澳門是博彩業的著名城市,橫琴緊鄰澳門,若借此優勢,發展休閒、旅遊、商務服務,與澳門形成產業互動,這樣的選擇再恰當不過。

最終,橫琴選定了商務休閒旅遊選作為招商重點,這也吻合澳門把橫琴當作後花園的傳統定位。但是,作為第三個國家級新區,橫琴新區的規劃,還不僅僅是充當一個給澳門人度假、吃蠔的後花園。

事實上,除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外,據橫琴新區行政服務促進局提供的信息顯示,截至10月底,投資橫琴的港澳企業數量不多,投資規模不大。

為實現橫琴從農業島直接跨進後工業時代,轉型為知識性服務業聚集地,橫琴選擇了「傾向大企業,特別是央企」的借力戰略。這也是橫琴新區政府遵循「優先港澳」原則之外,強調開發權「以我為主」的具體表現。

橫琴新區行政服務促進局局長童年生稱,目前已經落戶該區的,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字頭的大央企。

今年8月,中國鐵建在橫琴成立了港航局集團;中航通飛也將其總部及研發部門設在橫琴的十字門中央商務區;中國動漫集團在去年12月宣佈,計劃在橫琴新區開發500畝土地,建設包括大劇院、3D影院在內的動漫娛樂產業園。此外,神華集團、三一重工亦有意在橫琴成立研發或銷售部門。

大型民營企業也成為橫琴新區的借力對象。

總部設在廣州的長隆集團,已經獲取了橫琴島南部的富祥灣、橫琴山、海豚灣三處共計5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權,未來,這裡將建成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成為橫琴發展休閒旅遊度假的重點區域。其中,包括一家擁有1888個房間的全國最大酒店,以及一座海洋館等。

橫琴還計劃在位於珠海市東部城區、西部城區和橫琴新區及澳門島的中心——十字門人工島上,打造一個珠江口西岸的中央商務區,目前這塊佔地近1平方公里的土地,由珠海市國資委下轄的華發集團負責開發。

在當地政府的項目推介書上,未來這裡建成的會議中心、五星級酒店、寫字樓都被冠以「國際」二字,以對外強化在澳門之外的另一國際都會即將建成的預期。

又見「土地模式」

在位於十字門中央商務區對岸的橫琴新區展示廳裡,一個巨幅的液晶屏幕循環播放著橫琴新區建成之後的三維模擬圖,那是一個比對岸的澳門要大得多的嶄新城市。

「橫琴所有的基礎設施幾乎都是按照最高標準建設的。」中共橫琴新區黨委書記劉佳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這麼一個寶島,不好好建設就糟蹋了。在很多橫琴新區的官員們看來,只有適度超前、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襯得上「國家級新區」這頂桂冠。

橫琴島北邊的一條柏油路,現在被挖成了一條六米寬、四米高、三十二公里長的共同管溝,用於日後集中安放各種市政管網,管溝每掘進一米,就得花費人民幣五萬元。

據橫琴新區政府估算,包括共同管溝在內的橫琴一期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就已超過126億元,如果加上十字門中央商務區、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橫琴多聯供燃氣能源站基礎設施建設等另外三大重點項目,總投資將超過700億元,這個數字,相當於過去十年珠海財政收入的總和。

錢從哪來?這也是上世紀上海啟動浦東開發,本世紀天津開發濱海新區時,所面臨的共同難題。

成立之初,橫琴新區架設了兩級管理體制:「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大橫琴有限責任公司」,後者為珠海市國資委獨資成立,註冊資本金為1億元,相當於橫琴開發的地方融資平台。

「這麼大的投資額,只能採用市場化的方式操作。」橫琴新區公共建設局局長陳依蘭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目前,橫琴新區把島內主幹道、次幹道、市政管網,以及海堤等120多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統一打包成一個總項目,採用BT模式(建設—轉讓)向社會招標,最終中國中冶公司中標。

從這一點上看,橫琴的做法與內地城市的融資模式並無兩樣:城市建設依靠土地抵押銀行貸款來撬動發展。不同之處在於,橫琴新區政府把這種市場化融資方式演繹得更為徹底。

以橫琴島地下共同管溝的500米試驗段為例,大橫琴有限責任公司把附近的1.7畝土地劃撥給中國中冶,中國中冶再將這塊土地抵押給銀行,獲取2000多萬的貸款,用於綜合管溝試驗段的建設。2013年,待綜合管溝全線建成後,再由橫琴新區政府回購使用。

新區政府回購市政設施的資金,大部分來自於商業用地的土地出讓金。

早在2010年6月,大橫琴有限責任公司就已完成大約20平方公里土地的儲備。當年底,橫琴新區就開始陸續出讓這些土地。僅12月24日,通過出讓的橫琴新區口岸服務區15萬平米的商業用地,共獲得土地出讓金約16億元。此時,折合樓面價為2000元/平方米。

借助這種土地模式,大橫琴有限責任公司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該公司的累計融資金額接近250億元。隨著地價的上漲,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還將水漲船高。橫琴新區獲批之前,島上的房價每平方米尚且不到一萬元,如今,已經翻了一番。

      責任編輯:Rosemary
橫琴與澳門新溝通機制助推緊密合作      [2011-11-07]
澳門人眼中的橫琴變化與期待      [2011-11-01]
橫琴新區先行先試 助推澳門產業多元化      [2011-10-31]
濠江生「蓮花」 葉莖連珠澳      [2011-10-31]
橫琴環島東路明年通車 配合校區開學      [2011-10-26]
官員學者話橫琴開發:立足後工業 著眼粵港澳      [2011-10-16]
兩大香港集團簽約橫琴投資百億高端項目      [2011-09-17]
珠澳建通關新模式 助力澳大橫琴校區建設      [2011-09-10]
橫琴政策創新宣講會在澳門舉行      [2011-08-23]
專家:橫琴要從優惠政策中尋找機會      [201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