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第六屆東亞峰會正在印尼巴厘島舉行。與往年不同的是,本屆東亞峰會最大的看點就是地理上並非東亞國家的美國和俄羅斯的首次加入,這也使得東亞峰會的規模擴大到18個成員國。
其實,早在2005年,第一屆東亞峰會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時,有媒體將之稱為「東亞地區第一個沒有美國參加的地區合作機制。」但實際上,發起東亞峰會的東盟一直在考慮美國的「位子」。而美國也一直對這樣一個「排斥美國」的東亞合作機制心存芥蒂。
2010年召開的東亞峰會正式作出決定,2011年峰會將邀請美國和俄羅斯領導人加入。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在包括東亞地區在內的亞太地區有著重要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參與東亞峰會,意味著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強化。
那麼,美俄兩國加入東亞峰會,究竟是基於怎樣的戰略考量?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
金燦榮:主要是東亞地區的經濟充滿活力,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這個地方毫無疑問是個亮點,不在這樣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地區佔有一席之地的話,對這些國家自己未來經濟發展是不利的,所以他們就選擇進來。
另外,東亞峰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開始上升,成為有價值的品牌。東南亞各國也非常希望美俄進來,還對他們做了不少工作,各方一拍即合。
對於美國躋身東亞峰會成員國,西方媒體普遍認為,此舉意味著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那麼,在東亞峰會擴容之後,這一地區的力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陶文釗:
陶文釗:近來,美國總擔心中國會把美國從東亞地區的一體化進程中排除出去,美國還怕中國主導東亞峰會,實際上我們是主張和支持由東盟來主導東亞峰會,來主導東亞地區的一體化。我覺得參加的國家多了以後,很可能使這個機制效率降低一點,很可能使分歧的意見多一點。
而早在今年東亞峰會開始前,美方就表示,要在會議上就南海爭端和其盟友集體向中國施壓。中國外交部對此明確指出,南海問題並「不在會議議程當中」,而且它也不應該成為會議的議題。
事實上,為擴大在亞太地區的部署,美國可謂煞費苦心。就在東亞峰會召開前夕,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澳大利亞時宣佈,兩國將進一步加強軍事合作,而在過去一年,美國不斷的加深和亞太各盟國和准盟國的軍事關係。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曾公佈了一項在新加坡部署軍艦的計劃,馬來西亞也首次加入了美國主導的軍事演習。
那麼,美國近期戰略重心加速東移,亞太地區的軍事戰略動作頻頻,此舉究竟傳遞出怎樣的信號?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陶文釗:
陶文釗:奧巴馬政府上任以後,美國國內有一個評估,說美國在這個地方的主導地位受到了威脅,而中國在這個地方的力量不斷增長,希拉莉·克林頓一再地說,美國要來重建這個領導地位,事實上美國從來沒有離開過。
一方面是像美國的盟國和這個地區的其他國家表示,美國不會走;另外就是一些東亞國家,尤其是跟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他們一方面在經濟上要靠著中國,另一方面在安全上他們想指望美國,就是說他們想在中國跟美國兩方面都能夠得到好處。
所以美國正好是迎合了這樣一種想法。美國要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說我還是太平洋地區的老大,誰也不要來挑戰這個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