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評社編譯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18日宣佈,希拉里.克林頓將成為50年來首位訪問緬甸的美國國務卿,就此,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文指出,這一歷史性的舉動很可能是緣於閉關鎖國且軍事獨裁的緬甸近來拉開了兩項運動的大幕:民主改革以及抵制中國。
雖然這兩者可能從外表上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並且不足以造就美國如此戲劇化的政策轉向,但是在緬甸,事實可能並不是如此。
文章指出,兩者看起來不相干,首先是因為,推行民主是自由主義外交政策在一百年來一直堅持的立場;再者,應對中國的崛起應該是一種在強權們東亞範圍內投射影響力的「大遊戲」,一種典型的驅動美國外交決策的強硬現實主義。
在通常的情況下,兩者確實是衝突的,大多數的理想主義者希望介入利比亞從而傳播民主,而大多數的現實主義者並不覺得能從這樣一場戰爭中能得到些什麼;現實主義者希望的是擴大美國與戰略地位國家如烏茲別克斯坦的關係,而理想主義者則希望抵制烏國捍衛人權。但是在緬甸,兩者聯繫了起來,並且這並不是巧合。
中國在緬影響力最近遭受打擊的原因正是緬甸崛起中的民主,其催生了民間社會團體去挑戰那個不受歡迎的大壩工程。如果緬甸繼續開放它的政治系統,雖然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緬甸會與美國站在一起,但是緬甸人民會與他們的國家利益站在一起,選擇最能服務緬甸的國家,幾乎肯定的是,緬甸會出現美國與中國兩種介入的結合。
因此,出於傳播民主和限制中國的需要,美國有著幫助緬甸加強民主化進程的動機。
至少在緬甸,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達成了一致。雖然這種現象並不常見,但是奧巴馬政府在很多時候看起來正是在尋找這種機會將價值與利益聯繫起來,12月美國向敘利亞派遣大使便是多年來的第一次嘗試。
雖然美國國會裡的一些人試圖阻止這一任命,警告說此舉將承認敘利亞政權的合法性,但是實際上,駐敘利亞大使給美國提供了另外一個為美國利益服務的槓桿,一種在此後發生的示威中向敘利亞示威者施與幫助的關鍵方式。
而同意從伊拉克撤軍則支持了伊拉克的民主進程,同時還有助於維護美國領導人與人民的信譽。
與緬甸的接觸可能並不會奏效,緬甸當局也很可能會倒退回獨裁,重新投入中國懷抱並擯棄西方。又或者其可能會就那麼簡簡單單地結束,如同美國與埃及新軍事政權之間的關係看起來的結局一般。
美國可能最終只能完成其日程的一半:一個更加開放但與中國走得更近的緬甸,或者一個與美國友好卻依舊不利於其人民的緬甸。
但是緬甸的這筆買賣很可能是買一送一,如果希拉里能夠確保實現一個目標的話,她很可能也拿下第二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