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美國警方對「佔領華爾街」運動展開的清理行動,使這場持續兩個多月的抗議行動在國際輿論的聚焦中告一段落。有分析指出,當這一抗議行動發展到真正威脅美國秩序的時候,作為國家機器的警方就不得不採取行動了。美式民主,並不等於絕對的「自由」。
金屬隔離帶「密封」大本營
11月21日,記者在紐約曼哈頓華爾街採訪時發現,自上周紐約警方強制清理位於曼哈頓祖科蒂公園「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大本營後,堅持了兩個月之久的抗議運動發生明顯變化。如今,大本營曾經火熱的場面已蕩然無存,公園四周被金屬隔離帶嚴嚴實實地圍了起來,僅留兩三個出口。隔離帶外圍站了一圈全副武裝的執勤警察,隔離帶內還有數十名號稱「公園保安」的武裝警察,公園不遠處停放著數輛警車。看上去,警察似乎比抗議的人還多。
據現場執勤的警察介紹,抗議者在清場後仍可以回到祖科蒂公園進行活動,他們可以來回走動,可以站著,但不能帶帳篷和睡袋,白天活動,晚上必須離開。這些抗議者還能堅持多久,要看他們的耐力,但警察會奉陪到底。
儘管如此,隨著抗議學生被噴辣椒水、退伍老兵被打成重傷等暴力事件的發生,支持抗議活動的聲音依然存在,許多退伍軍人加入到示威者的隊伍中,高呼自己也是「99%」中的一員。抗議活動的倡導者對未來也頗具信心,認為上周在祖科蒂公園發生的驅逐行動,標誌著抗議活動揭開新的篇章。本週一,「佔領華爾街」運動的首倡者凱爾·拉森在發給抗議者的郵件中表示要草擬新章程,並聲稱集會、紮營的抗議形式已經成為過去時,新的抗議活動將以更激烈形式出現。
社交網絡的能量和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社交媒體發起的這場運動對美國的社會危機管理提出了嚴峻挑戰。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組織形式高度分散令其抗壓力增強,一個地區的抗議活動遭到打擊並不會影響到其他地區,抗議者使用的主要聯絡工具社交網絡,可保持他們的組織性。與此同時,無領袖這一特點也讓抗議運動的反對者「無的放矢」。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對此提出了相反觀點,認為「佔領華爾街」運動從一開始就缺乏統一的綱領和領導者,導致抗議活動難以上升到更高層面,並難以對美國政治產生真正意義的影響。此外,抗議者魚龍混雜,缺乏有效組織和管理,一些無政府主義者、無業遊民甚至無家可歸者和暴力分子也打著「反對華爾街」的旗號混入示威隊伍,同時,連續的暴力犯罪活動削弱了普通民眾對抗議者的同情和支持。隨著美國政府的圍堵打壓,這場先天不足的抗議運動將會偃旗息鼓。
社會不公是動盪根源
在「佔領華爾街」網站上,抗議者稱其目的是「抵制緊縮計劃」、「改革美國經濟」和「再創美國民主」。他們認為,當前的美國經濟對民眾的剝削已經夠多,造成的貧富分化也夠嚴重。「現在是我們跟華爾街恐怖統治說再見並開始建立為勞苦民眾服務的美國經濟的時候了。」記者在「佔領華盛頓」的營地自由廣場採訪時,許多參與佔領運動的民眾稱,美國政治被石油商、軍火商和金融財團所控制,無論民主黨和共和黨都一樣,社會不公是華爾街與美國政府共同導致的。
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貧富嚴重不均,是「佔領華爾街」運動的主要誘因。從經濟層面看,美國明年的失業率據估計仍將保持在9%以上,聯邦政府就減赤方案的談判陷入僵局、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產業結構矛盾凸顯等,都讓美國經濟前景難言樂觀,有人預計美國經濟未來5到10年都將會保持低速增長,就業難這一頑症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解決。
從社會角度看,「佔領華爾街」運動最大的作用在於引發了美國社會對收入分配不均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華盛頓郵報》引述最近一份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稱,美國最上層1%的人口收入在1997至2007年間增長了275%,而中產階級的收入僅上漲40%。雖然「佔領華爾街」運動被指沒有統一領導、沒有明確目標、訴求五花八門,但兩個月來,「佔領」運動正悄然影響著美國經濟和政治議程。今年以來,華盛頓的經濟辯論一直圍繞著削減赤字展開,很少提及貧富分化,隨著「佔領」運動的開展,收入分配不均已成為美國公眾關注的重大議題。
攪進美國兩黨政治之間
「佔領華爾街」運動不僅揭示了美國社會對黨派爭鬥、社會不公、經濟失衡等弊端的關注出現強烈而持續的反彈,同時也加劇了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之間的分裂。奧巴馬的民主黨政府一直試圖將「佔領華爾街」運動轉變為自身競選連任的政治資本,對抗議者多表同情;共和黨則一直指責佔領者是一群破壞公共秩序的暴徒。不過「佔領華爾街」運動並沒有與任何黨派或政府合作的意思,他們的矛頭既指向共和黨,也針對現任政府。對於民主黨而言,除了同情還有謹慎態度,因為,對運動的認同雖然可以鞏固奧巴馬的支持陣營,但也會使民主黨政治家們因此疏遠佔人口多數的中間選民,而獲得這部分人的支持是奧巴馬贏得大選的關鍵。
儘管這場運動公開宣稱「代表大多數」、反對大公司和抗議貧富懸殊,道出了很多美國人的心聲,但在美國總統大選升溫和社會經濟議題層出不窮的形勢下,「佔領華爾街」很難成為媒體和民眾長期關注的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