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歐債危機持續蔓延引發部分歐元區國家政壇更迭;23日,歐盟委員會公佈發行歐元債權方案,但救市措施並未阻止悲觀情緒蔓延,歐洲主要股市報以小幅下跌。
十字路口的歐元區命運如何?歐盟成員將會選擇「抱團取暖」還是「分道揚鑣」?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採訪專家給予解析。
臨陣「換帥」能否「救急」?
隨著西班牙人民黨在大選中獲勝,歐債危機核心的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已全部換帥。政壇更迭為解決歐債危機帶來更多期待。
「更換領導人釋放積極信號,但恐怕只是權宜之計。」中國社科院歐洲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熊厚說,「領導人並非危機根源,讓他們拋開本國立場對債務痼疾開刀也很難。」
這種判斷並非沒有理由,意大利新總理蒙蒂的藥方並未針對危機根源,西班牙新首相拉霍伊甚至未公佈任何方案,讓人們不禁對新政府解決危機的意願產生擔憂。
就在各國忙於更迭領導人之時,歐債危機已呈蔓延之勢。上周,法國與德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利差創新高;穆迪預警可能調降法信用評級;IMF預計歐債危機給歐洲銀行業造成高達3000億歐元的信用風險。
「換帥只是各方爭執的一個暫時平衡,但解決危機更需直面癥結根源。」熊厚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所副所長江時學認為,歐洲債務危機反映出歐洲實體經濟空心化嚴重;人口老齡化使社會保障面臨巨大壓力,並且成為政府借債度日的原動力。
債務雪球越滾越大。法國債務已佔GDP的87%,意大利債務占GDP的120%,歐盟委員會預測,歐元區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明年將突破90%。
反觀歐元本身,其結構性缺陷一直頗受詬病。儘管「歐元之父」蒙代爾強調,歐元區的問題僅限於債務危機而非貨幣危機,但統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間的矛盾不容迴避。
「歐洲一體化進程初始便有很大差異性,人們寄希望於各國日益趨同,但歐洲內部的團結性並非鐵板一塊,財政政策、經濟理念和競爭力差異加劇了不平衡。」江時學說。
歐盟委員會預計,2012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僅為0.5%,經濟增長面臨停滯。
「一是要解決體制缺陷,二是歐元區成員國靠大量借債度日的方式要改變,否則即便眼下渡過難關,類似的危機還會週期性爆發。」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彭興韻說。
歐元區:是繼續「一統」還是走向「破裂」?
德國基民盟近日投票贊成為歐元區成員國提供退出機制引發市場關於歐元區「結束蜜月」的討論,德法國家意圖在歐元區內建立「核心區」的猜測升溫,儘管德法否認。
「救火」行動卻仍在繼續,歐盟委員會23日公佈發行歐元債券的可行性方案,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稱,這意味著歐元區各成員國有強烈的願望共同存在並發展。
「歐元區短期內崩潰的可能性也不大。」江時學認為,「成員國從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得到實惠,誰也不願毀掉這盤棋。眼下的歐債危機還不足以毀掉歐元區。」
據瑞銀估算,若希臘退出歐元區,第一年的人均成本約為9500至11500歐元,隨後幾年人均成本超過每年3000歐元。其他政治損失尚難估算。
但希臘等一些國家違約的可能性仍在上升。有報告稱,2012年初,希臘違約的概率是50%至70%。就連歐元早期的支持者之一,德國工業聯合會前主席漢斯·奧拉夫·亨克爾也稱,對歐元的支持是我犯過的最大專業性錯誤。
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爾·弗格森接受認為,政局穩定的國家會選擇徹底改革社會福利和稅收體系,較弱的國家會選擇通脹,而最有責任心的國家會選擇國家破產。
事實上,歐債危機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並非危機的嚴重程度,而是各國對救助「重災區」的各自立場和改進歐元制度體系的遲疑態度。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各國出於國內政治考慮仍未能做出實質性改進,再三錯失遏制其發展態勢的良機。
從歐洲穩定基金擴容規模到央行為銀行業注入流動性,分歧始終存在。近日,法國總統薩科奇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出將推行除貨幣聯盟之外的財政聯盟及政治聯盟又遭英國反對。歐債危機發展至今,逐漸成為「政治博弈」。
這種分歧有其深刻根源:加入歐元區使希臘貨幣升值而導致德法等國間接獲利,這是希臘「要價」的理由;北歐國家民眾則認為希臘等國高福利及散漫的生活方式不該由他國來買單,這種不滿情緒以各種附加方式在救援計劃中加以體現。
「歐元區會不會瓦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員國立場。」江時學說,「各國堅持自己的利益不願動搖是解決歐債危機最大的障礙。一些國家在處理危機上顯然缺乏誠意。」
中國如何應對歐債危機「溢出效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警示:歐債危機可能將全球經濟拖入「迷失的十年」。如果不果斷採取措施,全球經濟將面臨金融動盪,全球需求將出現螺旋式下降。
受歐債危機影響我國對歐盟的出口增速從2010年1月的46%下降到今年10月的16.3%。商務部預計,我國外貿增速下滑的態勢將持續到明年。
在有出口「風向標」之稱的浙江義烏,對歐盟出口貿易量自9月開始連續出現環比下降。在義務國際商品城做聖誕禮品生意的王月芬對記者說:「幸運的是,今年聖誕出口訂單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未來一個時期恐怕就沒那麼好做了。」
航運公司已預先感受到市場寒意。英國百力馬航運公司總裁丹尼斯告訴記者,全球航運需求疲軟,幾乎所有子行業都出現下滑,不少企業選擇取消新建船減少風險。
「為治理歐債危機,新政府上台後會繼續推行財政緊縮政策,造成需求萎縮。」江時學說。
杭州海關的專家葛一波說:「面對歐美債務危機,企業一是要守得住,對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有信心;二是要善挖掘,通過『走出去』促進企業轉型。」
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全球化背景下,歐債危機勢必給中國貿易帶來負面影響,歐洲也由此出現一種聲音:「中國應當對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出手相救,救人如救己。」
我國領導人在多個場合強調,相信歐洲自救的能力,希望中歐通過克服危機解決一些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外交部副部長傅瑩說,中國拯救歐洲的問題不成立。
數據顯示,中國人均GDP和財政收入遠低於歐盟人均水平,社會福利水平也遠低於歐洲國家。此外,處在經濟結構調整階段的中國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有趣的是,歐洲是否應該求助於中國的問題也在歐盟內部發生了分歧,一部分歐洲人敦促不要尋求中國的資金。他們擔心中國會要求歐洲作出太多讓步。
對此,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亞太問題研究專家巴勃羅·布斯特洛說,西方必須意識到,其在危難之際求助於新興國家,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台的政治影響力是必須的。這不僅是一種「慷慨」,更是一種「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