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軍事摩擦對地區形勢肯定是有害的,但這種危害不應被誇大。東亞應對摩擦就事論事,不將其升級為國家間全面對抗。當前南海避免軍事摩擦的任務顯然不輕,但這樣的避免必須是所有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誰也不能讓中國通過單方面的讓步,為此承擔無限責任。
據環球時報報道,東亞未來十年會有大的戰爭嗎?大概不會有。會圍繞海上利益爭端發生軍事摩擦嗎?有可能發生。這或許可以看成東亞政治形勢的兩個基本答案。
為什麼東亞在可預見未來內爆發大戰的可能性很小,根本原因是東亞綜合力量最強的中國不想打仗。中國是東亞各種變化的主要推動者,是世界範圍內的最大崛起國,現在東亞的很多問題和懸念都圍繞中國發生。但中國「和平崛起」的願望是發自內心的,中國沒有用戰爭手段打通崛起之路的意願。
只要中國無意戰爭,東亞內部的大仗就打不起來。東亞其他國家不具備用戰爭讓中國屈服的條件。東亞戰爭的真正危險是中美關係是否會嚴重變質,這裡成為兩個大國決賽國家命運的角鬥場。對於這樣的攤牌,中國同樣沒有意願。美國也未必能下這樣的決心,因為它與中國主動戰略對撞將面對的風險,遠遠大於其與中國合作一旦失敗的風險。
中國的戰略克制和對和平崛起的篤信,通過與當年的日本稍一比較就清楚了。日本崛起一路伴隨侵略和擴張,它對「大東亞共榮圈」的推動完全是強盜式的,以至於最終走上對美國的戰略進攻。中國與一些國家有爭端是事實,但中國的處理方式並沒有從國家的軍事力量中借力。
中國崛起對東亞的帶動總體上是相當正面的,「中國威脅論」並非東亞國家面對中國的唯一感受。它們的對華感受是複雜的。「中國威脅論」在很多時候成了一些國家在外交上壓中國讓步的工具。
東亞無大戰,不意味著軍事摩擦也不會有。東亞的海上爭端處於地區政治的第一輪清理中,各國之間嚴重缺少互信,民族主義在全地區抬頭,並對各國政府形成牽制。這種情況下南海如果發生軍事摩擦,不該被視為意外。
對於軍事摩擦,東亞各國應首先努力避免。與此同時,對東亞「不會有大戰爭」的戰略判斷,有助於區內各國在一旦爆發軍事摩擦時,對它們的性質迅速形成清醒、符合實際的認識。軍事摩擦對地區形勢肯定是有害的,但這種危害不應被誇大。東亞應對摩擦就事論事,不將其升級為國家間全面對抗。
當前南海避免軍事摩擦的任務顯然不輕,但這樣的避免必須是所有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誰也不能讓中國通過單方面的讓步,為此承擔無限責任。
中國和平崛起的國策,是東亞保持和平與穩定的基石。中國對延續這一戰略的決心相當大,東亞國家應鼓勵並配合中國繼續這樣走下去。即使做不到這樣,也不該反著來。
中國自己也應把握好和平崛起與敢於摩擦之間的平衡。我們應清楚,和平崛起不是對東亞的恩賜,它同時也是中國國運的基石。但這不意味著我們一定在領土和海上權益方面吃虧,中國完全可以在具體爭端中,對自己的利益有更多堅持。
「忘戰必危,好戰必亡」,2500多年前著名軍事家司馬穰苴為我們留下了這句話。以中國如此大的體量和實力,沒有人能逼我們捲入戰爭,也沒有人能不斷挑釁我們,並規定我們的反應。中國的力量賦予了我們一定的主動權,我們完全沒必要隨著別人編製的曲子起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