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正以其快速增長的經濟、持續上升的國力,「力所能及」地成為國際對外援助的一個重要參與者,然而,它也對西方捐助國提出的一個強硬要求表示了警惕和抵觸。
代表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韓國釜山舉辦第四屆援助成效高層論壇,其間敦促中國簽署一個約束性的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協議,也就是中國的對外援助要遵守它們主導制定的規則和標準——對外援助附加民主、自由和人權條件。
中國對外援助的一貫原則是「無條件援助」。實力增長的中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斷加大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力度,使後者能夠分享其持續快速發展帶來的好處,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後者實現經濟社會的進步。
中國對外援助資金主要包括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優惠貸款等三類,而援助方式主要包括8種: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鴻璽說,中國不會把自己的更不會把別人的價值觀念、社會制度、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等強加於人,當然也沒有任何義務和責任接受西方以其價值理念制定的對外援助規則和標準。
中國一直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聯合國憲章也規定,發展國際間以尊重各國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表示,事實表明,「中國對外援助實踐與中國外交原則和聯合國憲章精神是相符的」。
「在中國看來,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基本的人權,也是最優先的人權,對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來說,更是如此。」他說。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助金額達2562.9億元人民幣,其中無償援助1062億元,無息貸款765.4億元,優惠貸款735.5億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更加注重提高對外援助項目的經濟效益和長遠效果,為受援國輸血、造血並重。最近10年,中國在120餘個國家共計開展了1000多個發展項目,一些中小企業扎根貧窮國家,增加了就業、促進了減貧。
亞洲和非洲作為貧困人口最多的兩個地區,接受了中國80%左右的援助。中國重點關注受援國的民生和經濟發展,努力使援助更多地惠及當地貧困群體,對最不發達國家和其他低收入國家的援助比重一直保持在2/3左右。
中國最新的一起對外援助行動是,對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7%的稅目產品給予零關稅待遇。
「中國的對外援助,是基於與受援國擁有共同的歷史遭遇,大家都受過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殘酷侵略、瘋狂掠奪,迫切需要生存和發展。」楊鴻璽說。
然而,西方一些國家奉行的對外援助原則是,援助重點放在受援國的「政治發展」,推動受援國施行所謂的「良治」,促進實現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國家的許多對外援助仍然帶有為西方資本開拓市場的目的。
「這樣的援助經常引起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反感。」楊光說。
他並表示,西方一些國家要求中國的對外援助要遵守其制定的規則,主要是出於其控制力會被削弱的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