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圖為羅鈞禧;下圖為廖俊樂(來源:香港特首辦新浪微博) 【文匯網訊】據香港政府新聞網消息,國家教育部早前公佈,63所內地高等院校試行對香港學生豁免聯招考試,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或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擇優錄取香港學生。近日,兩位畢業於清華的和北京大學的香港青年人廖俊樂和羅鈞禧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分享在內地讀大學的經驗。
香港路政署見習工程師廖俊樂,2009年在北京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2005年,清華大學來港免試招收會考成績優秀的學生入讀,那時在念中六的廖俊樂憑會考「5A」的佳績獲取錄,本科畢業後負笈英國完成碩士課程回港。
廖俊樂說︰「攻讀土木工程系是我的志願,而清華大學是著名工科大學,我相信清華能給予我較全面的訓練。」
踏進清華校門,廖俊樂面對不少挑戰︰學習語言由英語轉為普通話,生活環境不同,南、北方飲食口味有別……廖俊樂花上了好幾個月才能適應。
同窗支持 適應轉變
猶幸他遇到一班知心同窗,成為適應新環境的好夥伴。「室友來自同一學系,大家一起學習、生活,遇到不明白的功課可以即時請教,宿舍又有『臥談』的傳統,大家躺在床上聊天、談心事、交換對事物的看法,令我更瞭解內地的情況。」
廖俊樂亦積極參與校內活動,以不同角度認識祖國。大學一年級的暑假,他到陝西義務教學,向當地學童介紹香港這個大城市,那是他首次親身接觸農民。
短短一星期的教學活動,令這位城市小伙子有了新體會︰「我親身走進農村,到村民家中探訪,透過傾談、接觸,我瞭解到他們的生活和經濟狀況並非如我們想像般差,但亦令我反思,香港的小朋友很幸福,物質條件豐富,如果我當天選擇留在香港讀大學,相信未必會有這種經歷。」
家事國家 擴闊視野
羅鈞禧跟廖俊樂一樣,曾到內地升學。他熱愛中國文化,從小學習二胡和書法,一直渴望到內地升學。他於2004年獲北京大學免試錄取,主修國際關係和經濟雙學位。
羅鈞禧說,在香港的大學,優秀的學生大多會選擇醫學、法律等學科,社會科學的學科比較「冷門」,但內地的情況剛好相反。
「香港沒有『國際關係』的學科,如果我留在香港讀書,可能會選讀商科,但在內地,大家覺得『家事、國事、天下事』,應該理解、研究身邊各樣事情,『國際關係』反而是熱門學科,不少優秀學生都會報讀。」
從北大畢業後,羅鈞禧到上海工作了3個月,再轉往英國攻讀法學碩士課程,2009年回港,在金融管理局外事部工作,處理香港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份參與二十國集團的事務,並為包括財政司司長在內的官員撰寫演講稿。
「國際正熱烈討論如何改變全球金融秩序,包括人民幣國際化。我想在北京大學的學習經驗,令我能站在國際關係的層面,瞭解到中國在國際關係中的角色,她會採用什麼戰略,以及在經濟層面,中國正怎樣去執行二十國集團活動的政策。」
豁免考試 減輕壓力
國家教育部早前公佈,63所內地高等院校試行對香港學生豁免聯招考試,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或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擇優錄取香港學生。
有關安排是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8月訪問香港時宣佈中央政府一系列支持香港發展的措施之一。
這批高校分佈內地11個省市,提供的課程各具特色。2012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或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應屆考生,可報名參加。
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表示,新安排將為即將參加中學文憑試的同學,提供多一條升學出路,亦能減輕學生壓力。「香港學生只需考一次公開試,便有機會報考內地高校,這會紓緩他們的考試壓力,令他們更專心應付學業,我們亦希望免試安排,能給予學生更多升學出路。」
為協助學生和家長加深瞭解新措施,國家教育部和本港教育局12月10日至11日聯合主辦「2011內地高等教育展」,由教育部講解赴內地升學的概況,和新措施申請程序及安排。
多間參與免試招生的內地高校會設置攤位,向同學和家長提供升學資料,包括學系和學科簡介、學習費用及收生要求等。屆時亦有畢業生、僱主和人力資源顧問舉行分享會。
勤練英語 保持優勢
人力資源諮詢公司資深合夥人何子都將在教育展中,介紹內地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前景。
他指出,隨著內地經濟起飛,很多大型基建上馬,在內地大學修讀工程學系的同學,尋找工作時較有優勢。內地與香港貿易聯繫日趨頻繁,內地旅客來港消費亦增多,不少本港企業在內地開設辦事處時,都想尋找熟悉內地市場和文化的港人,內地院校商科畢業生自然是他們的選擇。
酒店集團人力資源部副總裁鄭趣趣認為,到內地升學的青年人,待人處世較為成熟。「他們與不同背景的同學交流和接觸,學到聆聽和包容別人的意見,是他們日後在職場上的一大優勢。相反,一些到海外留學的同學,卻喜歡與同樣來自香港的學生相處,缺少了與當地人相處的經驗。」
她說,內地大學以普通話授課,有利學習普通話,但同學間也應多進行英語會話練習,保持英語水平。內地大學的課程較著重理論,同學可考慮利用暑假在內地找工作,將知識與經驗融會貫通,當作實習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