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圖:南海諸島 【文匯網訊】據學習時報報道,中國維護南海權益的鬥爭,是一個關乎著民族感情的敏感問題,也牽涉到長期歷史形成的複雜國際關係。近年來國內有些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講述南海問題時,曾聲稱上世紀70年代以前那裡對主權歸屬不存在爭端,助長了一些偏激情緒。其實南海島礁和海域歸屬爭端已經持續了近百年,認識到當地錯綜複雜局面形成有著多方面的歷史原因,才能正確地認識我國政府當前所採取的方針,並在維權鬥爭中以理性的態度爭取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近代中國的國力衰弱造成南海島嶼長期被外國侵佔
在中國大陸和海南島以南延續上千公里的海面,有著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共有島、礁沙、灘200多個。那裡的島嶼面積都很小,西沙群島最大的永興島只有1.8平方公里,南沙最大的太平島不過0.45平方公里。由於絕大多數島嶼上沒有淡水,過去沒有常駐居民。不過按照國際海洋法,擁有島礁的主權便可合法掌握其周圍海域的資源,目前島礁之爭的實質就是開發海洋資源權之爭。
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屬於中國領土,在近現代有著充分的法理依據。由於舊中國的國力衰弱,對一直宣佈是本國領土的許多島礁長期無力控制,法國、日本從20世紀初便開始奪占行動,從而留下了後來引發長期爭端的種子。
在南海周邊國家中,中國宣示擁有對海中島嶼主權的時間最早。20世紀之初,如今的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還分別是英、美、法的殖民地,只有中國算是一個主權國家。1909年,清廷派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率軍艦到西沙群島考察,在永興島升起黃龍旗並鳴炮,並對西沙、東沙、南沙三個群島進行了測量和考察。中國政府根據此次測繪的海圖,於1912年出版的《中華民國邊界海岸及面積區劃圖》中繪出了南海疆界線,宣告了南海島嶼是中國領土。
民國年間內戰外戰不息,又缺乏海軍力量,因而長期對南海島嶼難以有效控制,外國殖民者便得以乘機入侵。1885年法國完全佔領越南,隨後便對其東部海上的西沙、南沙群島產生了覬覦之心。日本自1895年侵佔台灣,為了貫徹其「南下戰略」也派所謂商人、探險家到東沙、西沙群島入據。1930年到1933年,法軍佔領了南沙較大的南威島、太平島、中業島、西月島等島嶼,驅逐了島上的中國漁民,並宣佈「合併」到安南(越南的舊稱)的巴地省,成為引發中國對法國抗議交涉的「九小島事件」。
中國民國政府面對法國入侵南海島嶼,在缺乏海軍實力時以標定南海疆域詳細地圖來對抗,於1935年4月出版了《中國南海島嶼圖》,確定了中國南海最南的疆界在北緯4度,並將曾母灘標在國界線內。這一標定,成為中國地圖上最早出現的南海疆域線,也就是後來的「九段線」以及今天中國南海地圖上U形斷續線的雛形。
人稱「弱國無外交」,此時法國並不理睬民國的抗議。1940年日本出兵控制了法屬印度支那,隨即又佔據了南海中的主要島嶼作為軍事基地。1945年日本投降後,法國軍隊重返越南恢復殖民統治時,又想控制這些島嶼。1946年10月,法國軍艦所載部隊登陸侵佔了南沙的南威島、西沙的珊瑚島,並在太平島豎立石碑。這時剛剛從美國統治下獨立的菲律賓也派人在南沙群島東部的一些島嶼登陸,其外長季裡諾還於同年7月23日聲稱,將把巴拉望島以西200海里內的島嶼(即南沙群島東部島嶼)「合併於國防範圍之內」。
面對法、菲對南海島嶼的入侵,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認為有必要維權。1946年 11月,民國海軍派「永興」、「中建」兩艦抵達西沙群島的主島永興島接收,12月間又以「太平」、「中業」兩艦抵達南沙群島的主島。為了紀念「太平」艦的接收,南沙最大的島嶼遂以「太平」命名。當時太平島上設立了南沙群島管理處,歸廣東省政府管轄,並留下一個連駐軍。對法國在南海其他島嶼的駐軍,國民黨政府因忙於內戰加上缺乏實力,無法採取驅逐行動,就此形成了本應屬於中國的南海島嶼長期被幾國分別控制的局面。
解放軍抓住機遇收復西沙南沙島嶼卻被多國分佔
新中國成立後,繼續宣佈對南海島嶼擁有主權。1950年4月解放軍解放了海南島,國民黨軍也將駐太平島的一個連撤回台灣。此時解放軍在南海方向還沒有建立海軍艦隊,對外海諸島一時失控。美國從「遏制」新中國的政策出發,故意鼓勵一些國家侵犯中國的海洋權益。1951年9月,美、英等國在排除中國政府代表參加的情況下,在舊金山召開和會,同日本政府簽訂了片面和約,其中只宣佈日本放棄南海島嶼、台灣,卻故意不談將其歸還中國。可以說,南海、釣魚島爭端和「台獨」的種子,很大程度上是在這時由美國種下的。
在舊金山和會上,法國扶植的越南保大(即越南最後一代皇帝)偽政府的總理便對南海島嶼提出了領土要求,並明顯得到美國縱容。1954年結束印度支那的日內瓦協定簽訂,法國軍隊撤走,越南以北緯17度線劃界分成兩個中央政府。美國支持的南越政府(即保大政權的後繼)於1956年5月26日宣稱對全部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擁有主權,同時在法軍撤走後出兵佔領了西沙群島中甘泉島和南沙的部分島嶼。
控制了北緯17度以北的越南領土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從1956年起多次公開表示西沙和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並在本國出版的地圖中明確標出。1958年越南範文同總理致函周恩來總理,也申明了這一點。1975年南越解放後,越南領導人卻稱當年的做法只是爭取中國援助的權宜之計,這種態度表現出的正是狹隘民族利己觀念驅動下的典型實用主義。
新中國成立時便有一支強大的陸軍,在陸上打出了國威軍威。可惜的是,作為高科技結晶的海空軍長期是解放軍的弱項,這也是當年中國經濟和科技落後造成的歷史局限。中國在距大陸較遠的南海進行維權行動,恰恰因海軍力量弱和缺乏空中掩護而受到嚴重制約。儘管有重重困難,1959年3月,解放軍在南海剛剛組建海軍還是派出一艘護衛艦和一艘獵潛艇赴西沙海域巡邏,並運載部隊進駐了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永興島,同西沙永樂群島上的南越駐軍形成長期對峙。
1961年美國在南越發起「特種戰爭」,其海軍艦隊也實際控制了南中國海的大部。當時南越政權在南海的駐軍得到美軍支持,菲律賓也靠美軍保護佔據了南沙群島東部幾島。可以說,越南戰爭中美軍大舉參戰,也給了它的盟友狐假虎威侵佔中國南海島嶼一次機會。
自 1969年起,美國在越南開始收縮,1970年毛澤東便指示要在適當的機會把盤踞西沙群島的南越偽軍趕走。1973年初美國從南越撤軍,並在戰略格局上採取「聯中抗蘇」,對南海島嶼爭端採取了不以實力介入的態度,中國在南沙採取行動便有了一個有利戰略機遇。雖然當時中國的軍事力量主要同蘇聯對峙,不過仍能以海軍中力量最弱的南海艦隊在1974年1月進行了西沙海戰。此刻中國海軍的建設由於投入少、技術落後,對付南越這種世界上的三流海軍還需要以「小艇打大艦」,靠著英勇頑強取得了海戰勝利。解放軍隨之登陸收復了甘泉、金銀、珊瑚三島,完全控制了西沙群島。
1975年3月,越南人民軍主力南下,在4月間佔領西貢,並在南越軍隊原先佔領的南沙六島登陸,招降了當地駐軍並實施了佔領。在這一短暫過程中,中國方面沒有能做出反應,錯過了一個重要機會。越南統一後馬上宣稱「黃沙群島」、「長沙群島」(即對中國西沙、南沙群島的稱呼)擁有主權,這種背信棄義的行動嚴重破壞了中越原本友好的關係。越南民主共和國聲稱對南海島嶼擁有主權,除了引據法國曾佔領當地外,再就是聲稱對南越政權有「法理繼承」權。其實按照國際法,獨立的殖民地國家根本無權繼承原宗主國的侵略遺產。當年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聲明中又一直稱保大政權、南越各屆政權都是「完全不能代表越南的傀儡政權」,對自己都否認其合法的「偽政權」的東西怎麼能合法繼承呢?
越南統一後,又向蘇聯海軍提供了南海西側的金蘭灣作為基地,更增加了這一地區爭端的複雜性。馬來西亞在1963年從英國統治下獨立建國後,也看中了南海資源,從1978年起陸續進佔了彈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因曾母盆地探明的石油儲量最豐富,馬來西亞又成為在該海域開採石油、獲取資源最早和最多的國家。隨後,文萊也非法控制本屬中國的3000平方公里的傳統海域,並聲稱對南沙群島西南端的南通礁擁有主權。
面對當年幾國分別佔領南沙島嶼,中國都沒有能夠採取軍事行動,重要原因是那裡距離海南島也有千公里以上,此時解放軍的戰鬥機最遠作戰半徑不過400公里,到達西沙留空時間都不夠,對南沙群島更是鞭長莫及。解放軍海軍也缺少能夠遠航的大型軍艦,同時又受強國海軍牽制,難以到南沙海域採取行動。不過中國政府還是一直發表聲明和抗議,申明了在南沙群島的主權,這就為後來有實力維權時奠定了法理和輿論方面的基礎。
解放軍再抓機會到南沙立腳如今形成「五國六方」分據
在現代國際鬥爭中,軍事鬥爭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受制於世界戰略大格局。1988年中國海軍進入南沙,恰好又抓住了一個國際環境有利的機會。當時中蘇關係走向正常化,美國也在戰略上爭取中國,兩個超級大國都不會干涉中國海軍在南海的行動。此刻解放軍海軍艦艇對空防禦能力仍很差,只有一艘護衛艦裝配了艦對空導彈,難以有效抗禦大批飛機來襲,卻仍然前往南沙的礁盤上設點(此時南沙群島的各島已被他國全部佔據)。
1988年1月31日,駛往南沙的中國海軍編隊首先派人登上永署礁升旗,並開始建立「高腳屋」式的住所,隨後又派人登上華陽礁、赤瓜礁。越南海軍發現後,於3月14日派船到達赤瓜礁企圖驅趕中國人員並首先開槍,引發了中方反擊。此次小規模海戰獲勝後,中方才能在南沙6個礁盤上完成了設點,取得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
解放軍能夠在南沙海域設點,從此有了軍事存在,過去外交上的語言抗議自此變成了實際行動,在爭端中也才有了真正有力的話語權。從那時起至今,南海的東沙群島的主島仍由台灣當局控制,西沙群島完全由解放軍控制,中沙群島因系水下暗礁還無人居住,南沙群島及其海域則一直處於被五國六方(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及中國台灣)分別控制並聲稱擁有主權的複雜情況。
1989年以後,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呈現複雜化,翌年中越兩國實現了關係正常化,雙方同意對南海的爭議以和平協商的方式解決,南海周邊各國再沒有發生過軍事衝突。2002年11月,中國同東盟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就和平解決爭議、開展南海合作達成共識。宣言確認:「強調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有關爭議。」不過,如何落實這一宣言還存在許多難題,對南沙群島「菲律賓入侵最早,越南所佔最多(共29個島礁)、馬來西亞所佔最肥」這一歷史形成的局面還維持至今沒有打破。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經濟的大發展帶來財力和科技水平大幅增強,新下水的新型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使海軍開始具備了遠海作戰能力,過去最大的弱項即缺乏空中掩護問題也因新型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的列裝得到解決。當然,中國反對以武力或以武力威脅解決領土爭端,維持國家權益卻不能沒有武力。回顧歷史可以看出,新中國從成立後在南海的維權行動一直是積極的,過去只是因海空力量太弱出現過「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局面。如今中國的國力軍力已遠非昔比,不過和平與發展已成世界的主旋律,以武力改變領土現狀的辦法已難以讓國際上普遍接受。美國、日本、印度為制約中國崛起,目前積極插手南海爭端,造成這一海域的矛盾更加複雜化。
鄧小平有句名言──「發展是硬道理」。過去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所處的被動局面,歸根結底是國家的發展落後所造成。近些年中國的快速發展,使過去在南沙海域爭奪中軍事力量「夠不著」的困難逐步得到了克服,遠海石油鑽探的難題也逐步得到解決,可以說時間對中國更有利。有了強有力的維權能力,中國在下一步的南海開發和維權中就有可能挽回過去喪失的一些歷史機遇。當然,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全面解決南海爭端還需要有大智慧,人們瞭解南海爭端的演變過程,也可為此提供重要的借鑒資料。 |